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2003年湖南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时间: 2006-03-25 18:00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湖南省统计局 
                                          2004年3月25日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坚持“两手抓”,不断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两个确保
  企业离退休人员继续增加,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全省参保企业离退休人员130.26万人,比上年增加6.77万人,增长5.5%;应发养老金82.07亿元,增长12.2%,实发82.07亿元,增长12.2%。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进展平稳,下岗职工人数大幅减少。到年底,滞留在中心的国企下岗职工19.47万人,比上年减少20.02万人,下降50.8%。按照“三三制”原则,共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12.68亿元,使用12.68亿元。其中,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9.02亿元,占71.1%,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3.66亿元,占28.9%,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全部发放到位。
  二、劳动就业
  就业总量继续扩大。全省从业人员3694.78万人,比上年增加50.26万人,增长1.4%。农村从业人员2836.36万人,基本稳定在上年的水平。城镇从业人员858.42万人,增长6.2%,是199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万人,占82%;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4050”人员)再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实现了控制目标。
  就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农村从业人员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全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961.93万人,首次跌破2000万人大关,比上年减少72.1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为53.1%,下降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90.68万人,增加33.42万人,占21.4%,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42.17万人,增加88.95万人,占25.5%,上升2.1个百分点。
  城镇社区就业稳步扩大。经过近两年的大力发展,我省社区就业能力不断加强,逐渐成为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全省共兴办社区就业实体3900个,创建了177个“最充分就业社区”,全面建立起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共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0.3万个,比上年增加6.3万个,增长45%;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9.2万人,增长57.4%。
  劳动力市场建设进展较快。一是职业介绍机构健康发展。全省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815家,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办679家,增加76家;二是职业介绍工作平稳发展。进入各级劳动力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8.38万家次,提供就业岗位59.6万个;进场求职登记人数达90.3万人,职业介绍成功35.08万人(其中,下岗人员12.1万人,失业人员18.4万人),介绍成功率为38.8%,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县以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年共组织了2560场次劳动力招聘洽谈会,有3.8万家单位进行现场招聘,进场求职人数35.8万人,达成用工协议10.38万人;三是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取得进展。全省累计接受托管档案20.73万份,其中,2003年新增10.66万份。代办社会保险4.7万人,增长88%;四是劳务派遣工作逐步铺开。全省已有12个市州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代理劳务派遣业务,派遣单位311家,累计派遣劳务人员1.57万人;五是境外来湘人员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湘就业的外国人共181人,增长6.5%;港澳台人员97人,增长7.8%。
  农村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劳务经济较快发展。全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 736万人,比上年增加81万人,增长12.4%,其中,省外务工人员604万人,增长15%。务工总收入达到441亿元,增长10.7%。人均年务工收入6000元,基本稳定在上年的水平。
  三、社会保险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省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单位22741个,比上年增长7.9%,参保职工317.44万人,增长1.4%;实际缴费人数268.09万人,比上年增加14.16万人,遏止了参保缴费人数下滑的势头;基金征缴再创新高,征缴61.9亿元,增收6.57亿元,征缴率为97.6%,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并清理欠费6.7亿元,第一次实现了当年增收大于增支;二是调整和完善了基本养老金计发方法,统一实行新的计发办法,顺利实现了新、老办法的平稳衔接;三是启动实施了国有农垦企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将近30万农垦企业职工从7月1日起纳入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四是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化管理服务人数达109.31万人,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85.2%,比上年提高36.3个百分点。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运行平稳。参保人数达151.25万人,比上年增加5.66万人,增长3.9%。共征收养老保险费35.04亿元,发放养老金33.42亿元,基本保证了全省37.24万名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进,覆盖面显著扩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达423.5万人,比上年增加25.37万人,增长6.4%。征缴基本医疗保险费27.2亿元,增收9.3亿元;支出20.2亿元,增支7.5亿元。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目标,从而使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得到保障。为提高离休干部的医疗保障水平,建立了离休干部医疗保险费用财政支持机制,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省政府颁布了《湖南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
  失业保险稳步发展。共有参保单位26278家,比上年增长10.4%;参保职工347.5万人,增长6.4%。征收失业保险费5.96亿元,征缴率为95%,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省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19.2万人,比上年增加5.19万人,增长37%;领取失业保险金2.55亿元,增长48.3%。
  四、法制与监察
  劳动保障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按照立法计划,先后出台了《湖南省劳动合同规定》、《湖南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和《湖南省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办法》等三部政府规章,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省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体系。  
  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处理成效显著,监察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依法受理群众举报案件4753件,结案4529件,结案率达95%;出动专兼职监察员2960人次,检查用人单位3926家,涉及职工170.32万人;查处违法案件1834件,补签劳动合同3万多份。特别是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追讨农民工工资的执法大检查,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维护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检查中查出2003年拖欠的农民工工资3.3亿元,兑现率达到了99.9%。
  五、劳动争议仲裁
  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不断加强,办案质量和结案率明显提高。全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772件(其中集体争议案件351起),在法定办案时限内结案3545起,结案率为94%。省、市、县三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还通过庭外和解方式处理劳动争议1789起。省本级劳动仲裁委员会全年共立案受理174起,结案167起,结案率为96%,通过庭外和解方式处理劳动争议61起。
  人民来信来访得到妥善处理。全年接待群众来访9.99万人次,处理人民来信4.45万件。其中省厅直接接待上访群众 11585人次,处理人民来信5119件。
  六、劳动合同与职工工资
  职工工资总额稳步增长。城镇职工工资总额为494.42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400.01亿元,增长6.8%;城镇集体单位29.04亿元,下降3.4%;其他经济类型单位65.37亿元,增长20.9%。
  职工平均工资显著提高。全省各经济类型职工平均工资达到9855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0484元,增长11.5%;城镇集体单位为5108元,增长13%;其他经济类型为10327元,增长15.3%。
  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进一步提高。全省99.14万个用人单位中,有89.33万个单位与劳动者签定了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0.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城镇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分别达到99.7%、99.6%、98.7%,比上年略有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8.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为83%,提高0.7个百分点;乡镇企业为79%,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新签订劳动合同42.41万人,占合同签订人数的7.9%;续签合同33.81万人,占5.9%;变更合同3万人,终止合同1.55万人,解除合同10.26万人。
  职工工资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一是及时发布了全省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确定工资增长14%为全年宏观调控目标,并界定20%为工资增长上线,2%为工资增长下线,引导企业合理确定工资增长幅度;二是完善企业最低工资标准,7月份及时将全省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6档,要求企业合理合法制定职工工资;三是顺应当前灵活就业形势的需要,发布了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四是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全年有950多个企业、近80万职工进行了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分配制度改革。
  七、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技校规模略有扩大,招生人数快速增长。全省共有各类技工学校136所,比上年增加3所;招生4.78万人,增长16.3%,毕业生就业率为98.6%。
  社会力量培训机构明显增加。全省社会力量培训机构569个,比上年增加24个,增长4.4%;在职教职工5917人,增长8%,其中,教师4701人,增长19.16%;培训人数13.71万人,增长43.6%。
  “百万培训工程”计划顺利完成。全省共对110.33万人实施了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2.54万人,劳动预备制人员11.7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24万人,企业在职职工52.05万人。
  职业技能鉴定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省共有鉴定所(站)402家,取得考评员资格的7125人,比上年增长25%。全年共鉴定25.8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22.56万人,增长10.97%。其中,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的15363人;取得技师资格证的8214人,增长2.9倍;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的77人,增长42.6%。
  八、基金监督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度明显加大。一是建立了举报案件核查、督办制度。全省受理举报电话和信件305起,立案核查20起,已结案19起;二是加强了基金现场监督工作。全省组织现场监督236次,派出监督检查人员870人次,被检查单位达425家,共追回违规、违纪挪用基金1756.27万元;三是出台了《社会保险稽核办法》实施细则,增强了稽核工作的计划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在铁路、交通、民航、煤炭、中建五局等五个行业开展了专项审计检查工作。共检查24个总机构、48个分支机构、20余万职工,核增单位缴费基数2.82亿元,个人缴费基数1.44亿元,下达审计决定29份。
  九、信息化建设
  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是“金保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顺利实现了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和部省联网;二是下岗失业人员数据库基本建成,共发放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81万个,领证对象的基本情况实现了网上查询;三是劳动保障公众信息网站建设得到加强。全省除娄底外,其余13个市、州和省厅都建立了劳动保障公众信息网站(页),劳动保障就业服务网(站)和社会保险服务网(站)也基本建成,目前,正处于试用阶段。

注:劳动就业人数为统计快报数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2003年湖南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952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