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解密湖南人社系统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时间: 2021-02-26 08:45

解密湖南人社系统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

中人社传媒讯(记者曾鹤群通讯员杨昌泉张贵芬龙兴昌张伟)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其中湖南人社系统的邵东市人社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社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永州市人社局就业科(扶贫办)科长成正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两家单位和个人缘何受到国家级表彰,中人社传媒一一为您解析。

邵东市人社局

——创新全链式就业创业帮扶机制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邵东市人社局创新全链式就业创业帮扶机制,实施转移就业拓展、自主创业扶持等就业扶贫工程,专项扶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形成“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脱贫门路、人有就业岗位”就业脱贫模式。

就业扶贫车间四维一体

坚持就地就近就业主方向,大力发展就业扶贫车间。创新“企业+扶贫车间+村集体+贫困户”的“邵东就业扶贫车间”四维一体建设新模式,采取“小分散、大集中”,结合“工业、商贸、农业”等产业,通过“电商+扶贫车间”、送货上门居家式等多种模式,推动扶贫车间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就业扶贫车间185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2550人,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做法被全省推介,其中斫曹乡长流村就业扶贫车间创业项目获中国青年“最具品牌影响力”奖。

着力加强定制培训

开展“产业+创业+就业”培训,加强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实行“订单式”培训,开展电工、面点、裁剪、家政等富有邵东地方特色的就业技能培训。为贫困劳动力量身定制培训3680人次,就业创业能力大幅提升,就业稳定性在90%以上,人均月工资收入达3280元,其中600余人实现自主创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孵化各类企业带贫能力、因地制宜培育各类就业扶贫平台256个,各种扶贫载体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0360个,吸纳就业1026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8997人。

真金白银激励就业创业

出台邵东市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奖补激励政策。对疫情期间在邵东本地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按5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贫困劳动力和农民工等自主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10000元,激发创业热情和创业内生动力。积极引导因疫情原因暂留在邵东的原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发放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贴、企业稳岗补贴、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等1472万元。

就业服务高效优质

通过“线上+线下”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5650条,开展“送岗上门、送人上岗”的点对点、一对一就业服务,提供贫困劳动力就业接送服务1200余次,通过双向选择,实现就业6968人。实施“点亮万家灯火”行动,切实帮扶农村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退捕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采取“多层次+立体化”劳务输出,推动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全市现有贫困劳动力20934人,已实现就业19989人,就业率达95.5%,实现贫困劳动力应就业全部就业、实现贫困劳动力想就业全部就业、实现未就业有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动态清零、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实现全市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

湘西州人社局

——打造就业扶贫样本

湘西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推动就业扶贫向纵深发展,探索出具有湘西特色的就业扶贫好路子,全州累计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28万人,创造了就业扶贫工作湘西样本。

劳务协作促就业

完善协作机制,分别与湖南省长株潭三市,广东省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市,山东省济南市和长三角地区多个城市签订了劳务协作框架协议;建立了省外、省内、州内和县内四级沟通协调对接机制,政府对企业、企业对劳动者、基层组织对劳动者的联动机制,以及劳务协作信息远程交换机制;形成了由输出地负责提供求职需求清单、输入地负责提供岗位清单的良好合作关系,并在网上进行数据比对,极大地提升了人岗匹配精准度。同时,严格落实协作项目,强化精准对接。如向济南市组织转移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28名,与济南市协作开发农村专岗1.45万个。先后组织专门队伍,与广东、长三角、长株潭等地区开展50多场次劳务协作精准对接活动,组织68场次企业用工招聘会,提高转移就业精准度和稳定性。

2019年全州新增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7358人,组织未脱贫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8.12万人。2020年全州发送“点对点”直通客班车1352辆和专列5列,输送务工人员3.46万名,推进全州春节前返乡的47.59万人名农村劳动力已全部返岗;全州新增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8558人。

创新创业促就业

大力培育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全州正式投入使用创新创业基地9个,共有在孵各类初创企业1015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22万个。实施湘西州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乡镇建设三年规划,推行“十百千”工程,目前建成创新创业带动就业重点乡镇20个,共培育示范企业和示范合作社280家、创业示范户和种养殖大户2200户,带动2.3万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持续扩大创业主体规模。积极破解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瓶颈,率先在全省实现创业担保贷款信息化管理和线上报审。2019年,全州在贷创业担保贷款5.6亿元,扶持500多家初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帮助1.5万多名劳动力实现成功创业。2020年,全州新增创业主体9151户,带动城乡就业1.32万人,新增创业担保贷款2.24亿元,全州累计创业主体12.61万户,带动城乡就业2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2.3万人。

做强产业促就业

利用园区基地吸纳就业。制定实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计划,接纳就地就近转移就业4.4万人,各级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513人。积极打造“厂房式”“居家式”“基地式”等多种形式扶贫车间。全州累计建成规模厂房式扶贫车间313家、合作社和家庭作坊式扶贫平台2000多个,共带动5万多人在家门口就业。结合特色产业引导就业。出台《关于发展文创产业带动城乡妇女就业的意见》等文件,从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等方面加大扶持,大力发展刺绣、编织、小手工品等乡村文创产业,发挥能工巧匠带头引领作用,促进农村留守群体灵活就业。整合人社、扶贫、科技、文旅等部门资源,引导支持惹巴妹、山谷居民、七绣坊等本土优秀文创企业,吸纳就业2.5万多人,其中建档立卡劳动力1.1万人。

优化政策促就业

落实优惠政策。2019年,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社保降费政策,实施阶段性降低养老、工伤、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全州共为企业等用人单位减负3.17亿元。2020年,狠抓援企稳岗政策落实落地,全州为企业减免减半养老、工伤、失业保险3.19亿元;全州通过省劳务协作服务平台共办理落实培训、社保等各类补贴8.43万人次,补贴4969.82万元。抓实就业培训。出台《湘西自治州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精准培训,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就业技能,2019年全州共培训4.3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6925人、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1388人。2020年全州共培训7.71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1353人、贫困家庭“两后生”技能培训1103人。充实公益岗位。依托乡村振兴、美丽湘西、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等载体,精准开发农村公益性扶贫岗位。每个行政村至少开发乡村保洁、公共设施维护2个公益性岗位,2019年底全州共稳定开发生态管护、保洁等农村公益性岗位近2万个。2020年全州新增开发公益性岗位5756个,累计开发公岗达2.7万个,拓宽了收入保障,促进了相关工作,惠及了贫困群众。

成正

——在就业扶贫领域善战

2020年,永州市26.55万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较2019年底新增3.45万人,就业扶贫工作超前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在国务院大督查、省政府综合大督查、国家和省脱贫攻坚实地核查以及日常调研中均得到上级充分认可和表扬,交上了一份永州就业扶贫高分答卷。这离不开像成正一样的就业扶贫人。

善思善谋,下好“先手棋”

成正先后主笔起草了永州市企业复工复产用工保障15条、促进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13条、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17条等重要政策措施。研究制定8个就业扶贫工作专项方案,策划组织开展就业扶贫挂牌督战、就业脱贫攻坚质量“回头看”、“点亮万家灯火”就业帮扶、就业扶贫清仓行动、人社扶贫督评、贫困劳动力稳岗等系列行动,为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谋局布线”。组织实施5次就业扶贫工作调研,实地走访上百家企业、200余户贫困户家庭,察实情、知民意、找差距、补短板,有序促进951个就业扶贫领域具体问题整改,为提升就业扶贫成效“靶向施策”。

善作善成,打好“主动战”

成正积极与全市就业扶贫人一起探索就业扶贫新路径、新模式。提供“贴心服务”,发动县区组建150个招工小分队送岗上门,直接帮扶3763名贫困群众就业;协调推进开通765车次返岗服务专车,将1.3万名贫困劳动力“点对点”送达厂区;参与“永州智慧就业”平台建设,加快永州“互联网+就业”进程,协调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约330场次,为贫困群众提供不间断求职招聘服务。满足“就业愿望”,推进建设910家就业扶贫车间、69家国家省市就业扶贫基地,创建22家省级示范性扶贫车间、10家省级就业扶贫爱心单位,帮扶1.5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愿望;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14847个,14429名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享受到兜底安置就业;为贫困劳动群众开辟创业绿色通道,91名自主创业贫困群众申请到免息小额创业担保贷款1375万元,带动就业510人。帮扶“充电强基”,组织推动“春潮行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以及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计划等,贫困劳动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14241人次,技能水平大幅提升。

善始善终,当好“勤务兵”

以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成正正月初一开始“5+2”“白加黑”,全年基本未正常休息。组织调度全市就业扶贫政策落实、扶贫车间复工复产、贫困劳动力返岗复工、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禁捕退捕建档立卡贫困渔民转产就业、贫困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有力促进企业和扶贫车间及时复产、23.1万名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18.8万人次贫困劳动力政策补贴发放到位。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解密湖南人社系统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

1462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