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九大开局新时代。一年来,湖南省各市州人社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积极进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人社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湖南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开局第一年接近尾声之际,我们邀请各市州人社部门主要领导作客《局长说》,介绍开局第一年来各地人社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成果。
局长说②丨衡阳市:“三二一”向着新时代幸福民生出发
十九大开局新时代,衡阳谋划新发展。近日,衡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曾祥月作客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社《局长说》栏目,围绕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第一年,介绍衡阳市人社工作迈入新征程的探索与收获。
曾祥月作客《局长说》。王珏/摄
三供给,激活创新创业一池春水
衡阳是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插上创新创业的“翅膀”,近年来,在雁城大地,创新活力愈来愈强,仅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创业主体1.84万户,其中企业2124家,个体工商户15088户,农村合作社1197个;创业潜力愈发明显,在高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上,衡阳市发明专利拥有量平均每年增长45%,增速在全省名列前茅;创业形势愈来愈旺,培育了“湖南文妹子乌骨鸡”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创业主体,前三季度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08万人。
一个个生动的数字背后,是在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凝结的赫赫成绩。曾祥月介绍,作为人社部门主要是做足“三个供给”文章,为推进创新创业添火加柴。“一是做足政策供给”,为此,衡阳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在融资、奖励、补贴、服务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硬“干货”;“二是做足资金供给”,近几年衡阳市年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均在2亿元以上,为创业者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做足平台供给”,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级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近100家,吸纳入驻企业1000多家。
>>原音回放
“我们降低了创业担保贷款反担保门槛,将符合条件的担保人担保额度提高到20万元,将三人联保模式纳入反担保措施,小微企业最高可贷200万元。特别是对大学生创业者及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自主开办费补贴、创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商标注册奖补。调整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年限,由一年一贷调整为两年一贷,最高累计可贷3次。”
二“抓手”,助力脱贫攻坚取实效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照人社部门职责,衡阳市以就业扶贫和健康扶贫两项任务为抓手,做到“推进有力度、进展有成效”。
曾祥月介绍,“在就业扶贫方面,我们做到了‘一个核实’、实现了‘两个超额’、落实了‘六个补贴’ 。”具体而言,即完成了省厅布置的新一轮14.3万名贫困劳动力信息采集、核实、录入工作,实现贫困村实名制账号全覆盖。提前超额完成了新增贫困劳动力3869人转移就业和贫困家庭“两后生”662人的培训任务。给全市6064人次贫困户发放转移就业交通补助、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就业创业服务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共计549.5万元。
与此同时,为确保贫困人口病有所医、医有所保,衡阳市人社局精心谋划、敢为人先,“实现了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提尽提、应报尽报” 。曾祥月表示,在提高贫困人员医保待遇方面,将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的政策范围内费用(指按项目付费)报销比例提高10%,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对象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5%。
>>原音回放
“2018年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应参保人数为330357人,城乡居民医保实际参保人数为330357人,贫困人口实际参保率为100%。与此同时,衡阳市健康扶贫‘一站式’ 结算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自7月20日正式启动“一站式”平台报销补偿工作以来,截止到10月底,全市共完成县域内和县域外贫困人口住院就医“一站式”结算分别为76900人次和5727人次,“一站式”结算全市整体综合保障后实际报销比例为89.93%。”
一资源,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4月,衡阳市大力实施“人才雁阵”行动计划,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7月26日,正式开通人才服务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管家式”服务。
在衡阳,引才、留才、爱才、惜才的氛围日益浓厚,而贯穿于这一项项重磅举措背后的正是“正在探索并推进的人才评价体系改革”。 对标中央、省市关于深化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衡阳市因地制宜,着力实现“三个突破”,即打破条件限制、打破身份限制和开辟“绿色通道”。曾祥月介绍,如今评审的条件向实绩倾斜、向基层倾斜,一改过去“唯学历、重资历”现象,将论文、计算机能力、外语水平只当作人才评价分值综合计算。目前,衡阳人才总量已达到22.1万人,较2010年增长29.4%。其中在衡阳工作或与衡阳建立合作关系的两院院士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0人。全市共建立院士工作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50多个。
对于下一阶段人才建设,曾祥月表示:“我们将适应新常态,持续推进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形成人才活力迸发、效益突出的生动局面,努力为建设省城副中心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原音回放
“如今在衡阳,高技能人才也可以参评职称,一级技师可以参评副高职称,二级技师可以参评中级职称;此外,我们还在政务中心开设了人才服务窗口,可以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自7月底开设以来,共接受咨询和办理205件,受理计划申报业务16件,为16名青年人才申报待遇,通过审批10人。”
记者问答
记者:衡阳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有哪些举措?成效如何?
曾祥月: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生工作,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今年以来,我们为了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支付,推出了四条管用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建立完善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工资拖欠。开设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推行农民工用工实名制、银行代发工资制度,部分县市区还将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列入预算,有效预防了农民工工资拖欠。二是建立了企业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和黑名单制度,有效震慑了违法企业。三是推行联合清欠,形成了工作合力。由政府牵头成立联合治理欠薪办公室,人社、发改、财政、公安、住建等12个部门共同参与,同时组成专项检查组,开展不定期检查,及时排查欠薪隐患。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2629家,协调处理欠薪案件100余件,追发工资金额1612万元,涉及劳动者人数1213人,形成了打击和震慑欠薪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四是建立维权“绿色通道”,便利了群众维权。对涉及农民工工资支付争议案件做到快立案、快调查、快处理。
转自湖南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