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人社提函〔2021〕56号
省工商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发挥民营企业“稳就业”基础性作用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对我省保企业稳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带来的严重冲击,全省人社部门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首要工作任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为全面促进企业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2.42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3.46%;年末城镇调查失业率5.4%,在中部地区处于最低水平;共帮扶46.3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其中包含13.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共为5.47万家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9.11亿元,惠及职工346.15万人(其中:发放困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10.26亿元,惠及9.7万家企业、职工35.87万人);全年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1.99亿元,扶持创业3.13万人。2020年2月至6月疫情吃紧期间,组织返岗直通专列专车7986次,输送22.65万农民工“出家门进厂门”,助推924万春节返乡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帮扶1930家重点企业招工13.48万人。2020年我省就业工作获得国务院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二、主要措施
(一)聚焦援企稳岗,稳定就业存量。实施“免、减、缓、返、补”等组合措施,综合发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存量。一是减负担。实施中小微企业免征、大型企业减征、困难企业缓交社会保险费的阶段性政策,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延长一年。2020年共阶段性减免企业三项社会保险费274亿元,其中养老保险229亿元、工伤保险21亿元、失业保险24亿元。二是促复工。建立1930家重点企业台帐,组建人社服务专员队伍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用工服务。对95家重点防疫物资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保供企业,实行24小时用工调度保障。为48家防疫物资生产省重点联系企业发放一次性招工稳岗补助1340万元。三是稳岗位。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中小微企业稳岗返还标准提至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减少了困难企业认定流程,努力扩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受益面。推荐楚天科技、澳优乳业、颐尔康获评“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通过榜样的引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稳就业”作用。
(二)聚焦拓岗扩容,扩大就业增量。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能用尽用,为扩就业创造更大空间。一是坚持政策联动。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联动,先后出台应对疫情做好稳就业工作16条、稳企稳岗稳就业10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0条、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8条,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做好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困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工作具体举措。二是支持创新创业。在省本级就业资金中安排1亿元支持创业载体建设,主要用于补贴入孵企业房租、水电费等。积极组织举办2020全国“双创”活动周湖南分会场活动,集中展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农业现代化、新平台等领域的121家创新创业企业,31个双创人物典型,推动形成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双创”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鼓励灵活就业。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省内城乡户籍限制,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灵活就业。
(三)聚焦重点群体,提高就业质量。深入实施“四大行动”,突出抓好农民工、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四大群体就业。一是实施农民工全面返岗行动。联合交通、卫健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与广东、浙江、江西等地建立跨省劳务协作关系,为农民工提供“一对一、点对点”专车输送服务。二是实施贫困劳动力就业清零行动。建立“一单四制”机制,通过清单管理,落实帮扶引导机制、岗位推送机制、安全上岗机制、调度通报机制,组织开展巩固就业扶贫成效专项行动,推动232.48万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三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坚持企业优先招聘、基层优先吸纳、创业优先支持、帮扶优先安排,省属国有企业拿出不低于50%的专门岗位,对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研究生招生计划增加5%以上,专升本比例扩大1倍以上,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托底帮扶行动。及时将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到就业援助范围,重点开展“点亮万家灯火”就业帮扶服务活动,采取积极引导、鼓励扶持、托底安置等措施,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分类帮扶、精细援助和跟踪服务,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达99.9%。
(四)聚焦供需匹配,盘活就业市场。坚持线上线下结合,用好用足就业服务、职业培训两大手段,提升人岗匹配效率,提高就业市场活跃度。一是推行线上招聘。建立全省企业岗位归集制度,紧急上线“湘就业”微信公众号,密集开展“春风行动”“百日千万”等线上招聘行动,有序恢复线下服务活动。截至2020年底,“湘就业”累计入驻企业5209家、发布职位1.13万个、可招聘人数132万人,访问量1566万人次。二是推行线上服务。落实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责任,全面开通并优化线上失业登记、线上失业保险申领、线上就业补贴申办,依托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劳务协作综合脱贫信息平台,重点开展“点亮万家灯火”系列活动和“311”就业服务,做到“病毒隔断、服务不断”。三是推广线上培训。遴选16个线上平台、100个省级优质职业培训项目,开展百日线上免费技能培训,积极引导企业组织员工开展线上培训,鼓励农民工等群体通过线上培训提升就业能力,2020年举办线上线下职业技能培训班19481期,线上培训5.4万人,全省共完成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8.8万人次。上线职业指导“云课堂”和“云诊室”,观看人次超过60万。
(五)聚焦托底保障,守住就业底线。坚持底线思维和归零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的底线。一是强化监测。健全监测预警、分级响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实施全省就业形势季度会商机制,会同湖南调查总队、省发改委启动分市州劳动力调查,突出抓好对1930家重点用工企业、55家对美贸易企业;20个重点县及240个重点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监测,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了早发现、早处置。二是规范裁员。建立省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联席会议制度,启动“和谐同行”企业培育共同行动,严格执行企业规模性裁员程序,指导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采取协商薪酬、调整工时、轮岗轮休、在岗培训等措施,保留劳动关系,稳定用工岗位。三是保障基本。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延长大龄失业人员领金期限,将失业保险待遇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对领金期满仍未就业失业人员、不符合领金条件参保失业人员发放失业补助金。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强化就业政策支持。落实“就业优先”的要求,优化调整到期稳就业政策,研究完善支持企业发展的就业补助、职业培训、社保补贴等政策,完善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体系。及时兑现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担保贷款及贴息、就业补贴等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规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和创业奖补力度,支持创业载体建设,鼓励扶持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向国家、省政府建议完善稳岗返还政策,将申报制调整为经办机构拨付制,通过信息系统比对出符合返还条件的参保单位,直接拨付稳岗返还资金,精简办事流程,充分释放政策红利。
(二)大力促进供需对接。依托“湘就业”平台等,进一步完善全省统一的岗位归集发布制度,强化岗位发布、招聘对接、政策办理等线上线下服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深化劳务协作,发挥118家省级产业工人定向培养基地作用,加强供需信息交流、赴外招聘、技能培训、稳岗服务等全方位合作,帮助企业搭建覆盖全省、延伸省外、辐射全国的用工渠道。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结合求职人员信息,向企业精准推荐符合条件的本地劳动者,并通过余缺调剂、组织见习、协调实习生等措施,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五进五送等专项活动,多渠道服务企业用工需求。
(三)加强求职创业指导。以发展特色劳务品牌为抓手,进一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开设一批面向重点缺工行业的“技能人才训练营”,不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素质。动态跟踪、精准掌握就业困难人员、退捕渔民、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的培训需求,扩充培训项目,创新培训方式,分类施策开展培训,帮助有培训意愿的劳动者均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实施创业服务暖心行动,对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切实加强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跟踪服务;开展“百名导师”走基层、“讲述我们的创业故事”创业典型带动等专项活动,进一步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发挥省级职业指导专家团作用,加强职业指导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增设职业指导“云课堂”“云诊室”课程,提高劳动者求职能力和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深化公共就业服务。建立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动态记录就业失业状态、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等情况,畅通劳动者失业登记、求职创业服务、失业保险金申领等渠道,不断强化多元化、差异化、精准化公共就业服务。结合全省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活动,深入实施“311”就业服务行动,加密服务频次。深入推进“点亮万家灯火”就业帮扶服务活动,以“一日一课两营三行动三活动”为载体,为重点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扶,全力以赴推进稳就业、保就业。依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集中开展现场政策宣传活动,及时解答群众政策咨询,营造一对一、点对点、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政策宣传体系,深入解读各项政策,推动就业扶持政策落实落地。
(五)加强就业形势监测。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就业走势变化,健全多方参与的就业形势研判机制,加强移动通信、铁路运输、社保缴纳、招聘求职等大数据比对分析,完善分市州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增强就业政策的预见性。进一步规范民营经济统计工作,继续加强对民营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了解掌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省委、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研判民营经济发展状况、制订发展政策提供可靠的统计数据支撑。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省保企业稳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