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建四型机关、创一流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日,我厅在建整扶贫帮扶驻点村—新化县游家镇歇凉山村扎实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升温行动。
厅领导高度重视,对分管处室单位结对帮扶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安排。各处室单位、116位帮扶责任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将结对帮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迅速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和QQ等多种通讯方式,加强与结对贫困户的联系,广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进一步掌握了结对帮扶贫困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困难诉求,也让贫困户熟悉了解了相应的帮扶责任人。
7月7日以来,厅人事教育处、人武学校等20个处室单位冒着酷暑,先后分批专程来到扶贫点实地开展结对帮扶。各帮扶责任人轻车简从,风尘仆仆,到结对帮扶贫困户家中嘘寒问暖,问计问需,重点对标 “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一户一策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和解困措施,并送上了帮扶资金或生活物资。
送医送药送健康,落实医疗保障
厅事业单位管理处为身患多重疾病的结对帮护扶对象刘福桃,捐助了医药资金,并带来了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相关专家进行会诊,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疗、康复建议方案。省第二人民医院还在歇凉山村卫生室开通了网络远程医疗点,为患有胃病,精神疾病、常年腰腿疼痛、处于脑溢血康复期的贫困户和普通村民进行现场或网络医院义诊,并发放爱心药品。远程医疗点的建立,将使歇凉山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及时、专业的健康指导和治病咨询服务,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基本医疗保障,有效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厅人事教育处委托扶贫工作队为结对帮扶对象李才生送去了两个月的日常用药。厅境外专家管理服务处在走访了患有肺气肿结对帮扶对象陈咸生后,表示将为其在长沙的专业医械公司购置家用制氧机,减轻其病痛。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基金监督处、工资福利处、省就业服务局、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创业就业培训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的结对帮扶责任人分别为各自帮扶对象送上了个人捐助的看病买药资金。
多方助力改危房,确保实现安居
梅雨过后的七月,多晴少雨,正是建筑施工的好时节,歇凉山村各个院落中,到处是贫困户建设新房的火热场景。改造危房,实现安居因为所需资金量较大,是精准脱贫中较为难啃的“硬骨头”。歇凉山村属于危房的贫困户有75户,两年来厅扶贫工作队已帮助新建改造42户,尚有25户正在改建之中,无力新改建的8户拟对其房屋进行修缮,是全省危房改造最多的村之一。另外,争取住建部门支持,对全村12户五保户、无房户或无力改造、无力修缮危房的贫困户拟新建幸福公寓,保障他们有房可住。目前幸福公寓正在加紧施工,将于10月份竣工。针对正在改建或准备改建危房的20多户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厅境外专家引进与境外培训处、省公务员局、绩效考核办等处室单位的结对帮扶责任人,或协调落实危房改造政策补助、或个人捐助建房资金、或为改建修缮房屋出谋划策、或积极协调解决宅基地等问题,提供了有针对性、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力争通过多方助力、多措并举,确保歇凉山村所有危房贫困户都能实现安全住房保障。
转移就业显职能,大力促进增收
加强职业培训和促进就业是人社部门的重要职能,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两年来,厅扶贫工作队深入摸底调查,积极组织开展了打字复印、建筑工等职业工种的培训,帮助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28人。厅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职能能力建设处、省就业服务局、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法规处等处室单位帮扶责任人上门后,指导扶贫工作队有针对性开展职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努力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省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了解到结对帮扶对象易佑民在外务工不稳定、收入不高的实际情况后,积极与他联系,承诺帮助他找到更为稳定的工作岗位,切实增加务工收入,并表示将建立歇凉山村贫困劳动力数据库,整体提升歇凉山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
资助发展养殖业,鼓励自主脱贫
精准扶贫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大力发展产业,就是增强造血功能,多渠道为贫困户发展生产和村集体增收。两年多来,厅扶贫工作队按照“四跟四走”的模式,建立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引导形成了高产茶油、珍贵苗木、特色杨梅、山林散养土鸡、禾花鱼、光伏发电等六大脱贫增收产业。在做好这些的同时,为发挥贫困户主观能动性,实现勤劳致富,今年又积极筹措资金,推出了贫困户发展家庭养殖业奖补政策,每个贫困户家庭养殖业最高可奖补3000元,鼓励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脱贫。在对陈远友等12户贫困户家中走访时,厅后勤服务中心、劳动人事职院、人武学校等处室单位的结对帮扶责任人,仔细询问和查看家禽家畜饲养情况,或提出建议对策,或个人捐助发展家庭养殖启动资金,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增收。
结对帮扶过程中,各帮扶责任人共捐助帮扶资金3万多元,赠送大米、食用油、药品等物质5000多元。各帮扶责任单位带着对贫困户的深厚感情,走进了贫困户的心里,大大提升了我厅精准扶贫满意度,有力推进了“四型机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