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经受了年初的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劳动保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劳动就业
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年末,全省从业人员3910.06万人,同比增加26.65万人,增长0.7%。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761.85万人,比上年略有下降;城镇从业人员1148.21万人。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6.06万人,比上年增加11.04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26.8%;失业人员再就业34.35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4.5%;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1.61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6.1%;截止12月份,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4910户;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实现了控制目标。
就业结构不断改善。全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720.44万人,减少23.21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为44%,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业人员875.84万人,增加21.49万人,占22.4%,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313.78万人,增加28.37万人,占33.6%,上升0.5个百分点。
城镇就业快速增长。一是就业人数大幅增加,城镇从业人员总量达到1148.21万人,比上年净增26.87万人,增长2.4%;二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总数有所下降,城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显著增加。全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679.30万人,比上年下降0.6% ,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59.2%;城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从业人员468.91万人,比上年增长7.1%,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0.8%。三是在企业职工中,国企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人数减少,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职工明显增加。全省国有企业职工91.54万人,比上年减少7.51万人;城镇集体企业职工31.72万人,减少2.41万人;国企和集体企业职工占企业职工的比重约为25.1 %,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城镇私营和其他企业职工达到367.12万人,比上年增加5.82万人,占企业职工的比重由上年的73.1%上升到74.9%。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展加快。一是职业介绍机构健康发展。全省拥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870家。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办602家。二是职业介绍工作平稳发展。进入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17.4万家,提供就业岗位84.62万个;进场求职登记人数132.34万人,职业介绍成功49.34万人(其中,失业人员40.98万人),介绍成功率为37.3%。县以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年共组织了210场专场招聘活动,有2.36万家单位进行现场招聘,进场求职人数28.2万人,现场达成用工协议9.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8.17万人。三是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工作取得进展。到年底,全省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累计托管档案84.75万份,其中,2008年新增11.6万份;代办社会保险76.3万人,增长16%。四是境外来湘人员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为343名外国人和港澳台人员办理了在湘就业手续。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加强,劳务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207.73万人,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10万人。其中:省外就业890.56万人,占73.7%;省内就业317.17万人,占26.3%。实现劳务收入950亿元,增长9.9%;人均年务工收入7866元。
二、社会保险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扩面和征缴力度明显加大。全年新增参保67.5万人,到年末,参保企业41774户,参保职工436.59万人,增加35.82万人。征收基本养老保险费173.9亿元,增加37.35亿元,基金征缴率为97.9 %。二是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184.07万人,增加5.24万人,其中直接纳入社区管理人数130.85万人,占71.1%。三是基本养老金标准持续提高并按时足额支付。到年底,全省企业参保离退休人员达到185.02万人,发放基本养老金198.75 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经过四年连续调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达到914元。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平稳运行。全年参保人数达到207.45万人,增加4.54万人;征收养老保险费67.12亿元,增加3.70亿元;为全省50.32万名机关事业单位参保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68.70亿元。
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到年末,全省医疗保险参保人员1321.6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682万人(在职职工475.51万人,退休人员206.49万人),比上年增加61.45万人,增长9.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总收入85.28亿元(含统筹基金49.87亿元、个人帐户35.41亿元),总支出62.11亿元;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39.64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7.95亿元,总支出2.08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03.53万人,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8.52亿元,总支出6.20亿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31.55万人,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3.58亿元,总支出1.88亿元。
失业保险稳步发展。参保人数390.12万人,增加1.15万人,增长0.30%;征收失业保险费10.86亿元,增长23.3%;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为6.60亿元,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3.70万人。
三、法制与监察
加强宣讲服务,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不断强化。为帮助广大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了解掌握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改变过去重执法查处、轻教育服务的做法,确定2008年为劳动保障“法律宣传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劳动保障法规政策宣讲服务活动”,全年14个市、州进企业开展法规政策宣讲活动共194次,省本级进企业宣讲《劳动合同法》和其他法规政策共57次,全省接受讲课宣讲1.6万多人次。为推动宣讲活动深入开展,组织举办了第三、四期劳动保障法律法规高级讲坛,邀请政府部门领导、专家、学者讲课,参加讲坛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达300多人次。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重点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人员劳动权益保护、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清理整顿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机构秩序等专项检查活动。通过日常巡查、接受投诉举报和开展专项行动等工作,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31091件。其中通过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为7.21万名农民工补发工资和赔偿金6113.4万元;整治黑职介51家,不规范的职介机构52家;共排查乡村“四小”单位15714户,查出违法违规案件12212起。开展《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10021家,查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案件11069件。督促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登记3718户,责令补缴社会保险费6063万元。
四、劳动争议仲裁
加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成效明显。积极推进劳动争议机构实体化建设,目前14个市、州都已成立劳动争议仲裁院,并有12个市、州相继开始按新模式运行,大部分市、州还启动了县、市、区仲裁院建设试点工作。
劳动争议仲裁处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年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2600件,比上年增长了50.6%,涉及劳动者25300人,其中集体争议案件950起,涉及12700人。在法定时间内结案11970起,结案率达到95%以上。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全面推进。探索建立了“六位一体”的仲裁调解体系,在今年立案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有近三成是通过仲裁调解结案的,为有效解决劳资纠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劳动合同与职工工资
职工工资总额稳步增长。城镇职工工资总额为105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国有经济单位688.10亿元,增长14.7%;城镇集体单位53.73亿元,增长14.2%;其他经济类型单位315.24亿元,增长25.3%。职工平均工资显著提高。全省全部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3082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625元,增长14.4%。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24939元,增长17.8%;城镇集体单位为15529元,增长20.2%;其他经济类型为21379元,增长15.7%。
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已经成为规范劳资关系的基本制度,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实施,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据调查,2008年底全省企业劳动合同动态签订率达到了99.2%,比2007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99.5%,集体企业为99%,外商投资企业为99%,私营企业为96%。积极推进集体协商。目前,全省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签订了集体合同的企业达2万户左右,其中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200余个,覆盖职工200万人。积极推进建立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制订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研究开发了管理软件,省直和长沙市已经开始启动。
六、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技工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省共有各类技工学校144所(含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的技工班),其中,技师学院1所,高级技校23所。在职教职工9217人,同比增加548人,其中,高级讲师1476人(含高级实习指导教师242人),增长12.0%;讲师2546人(含一级实习指导教师687人),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教师751人,增长60.8%。在校生16.1万人(其中农村户口15万人),增长1.7 %。招生6.12万人(其中农村户口5.8万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8%,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9.6万贫困技校生享受到1.44亿元的助学金。
民办职业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年末,全省共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809个,减少19个,同比减少2.3 %。在职教职工11565人,增加3.0% ,其中,教师7894人,减少3.4% 。培训人数37.6万人,增长15.1% 。
职业技能培训成效显著。一是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要求,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为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体系,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大力组织实施“百万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收到良好效果。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组织实施“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大学生“创业培训”、“企业职工培训”等多种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了劳动者技术技能,特别是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技能培训一人,实现就业一人,脱贫解困一户”的目标,帮助15万户农村贫困家庭每户培训一人并成功实现就业,取得较好效果。
职业技能鉴定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省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所(站) 402家,取得考评员资格共6561人。全年共鉴定47.89万人,同比增长11.1%;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39.63万人,增长8.9%。全省考核评价高技能人才10.37万人(含技师、高级技师1.67万人),有7.15万人取得高级技能及以上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的61427人,取得技师资格证的6120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证的3908人。
高技能人才工作步伐加快。全年,组织省级一类职业竞赛4场,有40多万人参加各级各类竞赛,通过竞赛表彰46名“湖南省技术能手”。
七、基金监督
社保基金预算制度基本建立。采取基金预算管理与目标任务分解、跟踪考核、补助资金分配“三结合”的办法,确保了基金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按照“省级预算、定额调剂、统一政策、加强监管”的原则,对企业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统一调度、统筹使用,基金抵御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社保基金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了社会保险基金举报奖励、缴费基数申报核定等办法,社保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更趋完善。在认真抓好上年度审计及各类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的同时,继续组织开展了全省社保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检查工作,各级自查面达到了100%,市州和省级抽查面分别达到了100%和50%。及时发现和纠正了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管理存在的一些漏洞和问题。
八、信息化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新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进展顺利,新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全省数据集中管理,财务与业务紧密对接,经办机构数据全省联网”的总体目标,为强化预算管理,完善省级统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企业养老保险的“六统一”,即统一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缴费标准、统一待遇项目、统一调剂使用基金、统一预算管理、统一经办规程。城镇居民医保信息系统开发完毕,湘潭市已全面完成安装并正式运行,株洲等6市本级也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工伤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邵阳、湘潭、株洲、岳阳等市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信息系统已与省直工伤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联网。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劳动保障工作正逐步走向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