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一间会议室内,一场项目推介会正悄然上演。
“这款雾净二手烟处理器,不仅能精准识别各种烟雾的区别,并已成功获得实用性专利认证。”在侯添木的介绍下,在座的企业纷纷对团队研发的雾净二手烟处理器及雾化先锋产品展示了兴趣。
早在几年前,侯添木和团队学生还只是怀揣创业梦想的普通大学生,不知如何将自己的创业想法落地。在得知后侯添木的想法后,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为侯添木的创业旅程保驾护航,几年时间里,侯添木的企业越做越大,
这只是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推动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学院通过提供全链条创业支持,构建了“创意—孵化—落地—成长”的良性创业生态圈,让一批又一批学生创业团队在这里将想法变为现实。
全方位服务保障
为初创团队扫清障碍
创业之路,始于足下。但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初期的未知风险往往让人望而却步。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深谙此点,构建了全覆盖的创业服务保障体系。
2021年,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党支部开展了“我为师生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收集各学院创新创业工作面临的困难。
侯添木和他的团队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湖南工业大学体育学院的侯添木在学校青年就业创业服务驿站的支持下,成功创立了湖南雾净净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在创新创业学院协调下,我们获得了免费办公场地与注册咨询服务。”侯添木表示,创新创业学院提供的政策指导、场地支持和资源对接,让他们快速完成了企业注册。
创新创业学院不仅提供硬件支持,更注重软性服务。学院定时组织“税务政策宣讲会”“法律专题讲座”等活动,邀请税务局负责人和律师专家为创业学生解读优惠政策,规避创业风险。这些活动被列为创业孵化中心的常规工作,持续为创业团队保驾护航。
“学校给予的帮助,让我的产品没有夭折在半路上。”侯添木告诉记者,几年的创业旅程中总少不了一些磕磕绊绊,遇到困难时,学校总会提供必要的帮助,助力企业走上正轨。
如今,侯添木的公司已吸纳20余名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年营业额近百万元。
精准指导帮扶
助力创业团队做大做强
当创业项目迈出第一步后,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并未停止支持,而是通过精准的跟踪指导机制,助力团队做大做强。
2023年,湖南工业大学王愿先、曹鑫钰等同学承担的“域捷科技——全水域AI清洁船领航者”项目,在杨勇波、李若梅等老师的指导下,从全国50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银奖。
项目赛后正式注册成立域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创多源信息融合的阈值灰度形态提取等技术,解决了传统产品清洁痛点。
“学校设计学等学科综合、交叉融合的优势是我们成功的关键。”项目负责人罗东尼表示,学校提供的学科交叉平台使团队能够抢占技术制高点,为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高校智慧。
创新创业学院建立的全流程跟踪机制让创业团队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获得相应支持。2024年株洲市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中,湖南工业大学创业孵化园的团队表现突出,10个获奖项目中有8个来自该校。
湖南工业大学创业创新学院教师胡巨州表示,“我们瞄准在校创业学生群体,提出了为创业学生争取创业补贴、创业项目税务指导,引进知名导师为创业团队答疑解惑,助推学生创业过程稳步前行。”
对接地方产业
推动创业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
湖南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深知,大学生创业只有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才能释放最大价值。学院积极引导创业团队服务株洲本地重点企业产业链,实现双向赋能。
2024年12月13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进校园”宣传活动株洲专场在湖南工业大学举办。活动现场,7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路演精彩纷呈,尽显株洲工业文化特色。其中,“轨检大师——车载式轨道检测引领者”和“赋能航发,坩埚有为——精密铸造叶片的品质守护者”两个项目成功晋级。
据了解,湖南工业大学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科技+赛事”,以赛为媒激发青年创新动力。学校不断擦亮工业底色、做强“工”字文章,瞄准湖南先进制造业和株洲优势特色产业的创新需求,积极构建青年创新创业“生态文化圈”。
2025年4月,湖南工业大学与湖南广电芒果制作达成校企战略合作,共同构建“青年人才融合发展研习中心”。这一平台将开展“创意”“创新”“创业”“创制”四项核心工作,在人才培养、项目共建、资源共享等领域达成战略共识。
“湖南工大的学业生涯为我搭建了‘学术打底+创业破圈’的双轨道。”湖南工业大学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会长文龙表示,“学校搭建的‘传媒+高校’大学生创业研习平台是‘行走的课堂’,让我的青春在‘产教融合’的赛道上释放更多可能。”
近年来,湖南工业大学通过搭建“科技+赛事”“科技+绿色”“科技+实践”全过程青年创新创业“生态文化圈”,助力青年学子发挥创新创业潜能、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实力、实践创新创业成果。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学校将致力于擦亮工业底色、做强“工”字文章、凸显包装特色,瞄准湖南先进制造业和株洲优势特色产业的创新需求,聚焦服务株洲培育制造名城、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提升学校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服务能力与贡献指数。(通讯员:谢扬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