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社厅积极推动实现就业工作数字化转型、智慧化服务,于2022年6月启动金保工程二期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建设,并于今年6月30日整体上线运行,全省公共就业服务实现质量提升、效率提升、能力提升,企业招人更快捷,求职者找工作更省心,单位和个人享受政策更方便。
省域统一,群众少跑腿
就业系统如果不统一,就会导致业务不统一,标准不统一,数据不能全省集中,直接后果就是企业和劳动者享受政策服务需要提供各类证明,到处跑腿。
经过努力,我省不断完善金保工程二期公共就业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省域统一,能够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服务,通过数据跑路,大大减少需要提交的证明。
建成“一库四平台”
一库即就业信息资源库,基于社保卡持卡库和用人单位基础库,建成了全省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实现了政策申领、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等信息资源“一库管理”。四平台即公共就业一体化平台、单位网厅、个人网厅以及湘就业平台,四个平台相互联通、相互融合,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贯通的服务体系。
实现五级贯通
整理就业板块就失业管理、职业培训、技能人才评价、创业服务、重点群体服务等“八大”功能区域共计69项核心业务,全面支撑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业务经办和服务管理,实现信息系统全覆盖。
数据共享,经办广协同
金保工程二期公共就业信息系统会为劳动者带来什么?
家住长沙市天心区的李先生今年失业了,他在“湘就业”平台找工作的同时,在线上提交了失业登记申请。2天后,李先生就接到了所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岗位信息推荐电话。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
“仅凭一张身份证,我们就能帮助劳动者开展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创业证》申领、职业技能培训报名、岗位推荐等服务。系统能够进行业务协同比对工商信息库、企业养老参保库等数据,核实劳动者的失业状态,并将劳动者信息自主分发到社区,由社区就业专干负责跟踪联系。”
这些工作的背后,是通过金保工程二期公共就业信息系统的数据赋能。
人社数据应用尽用
以数据共享为常态目标,实时共享社保、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人社业务板块共21类数据,推动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三合一”登记等35项高频业务与其他人社业务深度协同。
外部数据能用尽用
共对接教育、民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多家外部单位,用于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职业技能培训监管等21个业务场景的业务协同,保证业务经办准确高效。
岗位数据全域共用
以“湘就业”和一体化平台为入口,建立了全省集中统一的岗位信息库,广泛归集各级公共就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基层平台和高校、企业发布的各类岗位信息,推动岗位资源最大化共享共用。
服务转变,就业有保障
金保工程二期公共就业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就业现场服务向线上服务转变,线上线下同向发力。
打造“三圈”,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依托地图定位和大数据,采用“信息+地图”“服务+定位”模式,将全省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招聘用工信息、服务机构定位于一“网”,打造“三圈”,即:10分钟服务圈、20分钟就业圈、30分钟培训圈,让劳动者实现“一图在手、就业无忧”。
围绕重点群体,实现普惠服务向精细服务转变。
以个人就业信息资源库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物画像和素质测评,推进精准就业帮扶工作。在岗位推荐上,促进提高人岗匹配度;在职业培训上,促进提高针对性有效性;在职业指导上,帮助明确就业方向;在公益性岗位安置上,做到兜牢底线,实现对重点群体的精准帮扶。
湖南省人社厅将进一步践行新理念,以打造公共就业服务全国品牌为目标,一体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为维护就业局势稳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和支撑。(通讯员:韦波 曾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