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全省人社系统紧紧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积极作为、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人社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全面增强,书写出一幅温暖幸福的民生答卷。
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数已达306万,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级职称人才12.92万人,中级职称人才43.2万人;在湘两院院士80人(含外聘院士),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88人;湖南省优秀专家74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0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438人;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60万,其中高技能人才135万人,6人获“中华技能大奖”,46人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11月19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奇介绍40年来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改革发展情况,省人社厅新闻发言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长永,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赞佳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会议透露,1985年,自我省首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落户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以来,全省已建成1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7个博士后协作研发中心(博士后创新创业基地),累计招收博士后3196人,出站1413人。今年,我们全面贯彻落实“芙蓉人才行动计划”,扎实做好“100个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工作,启动实施了“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开展“海纳英才、智汇潇湘”系列活动,首次走出国门,赴英国、德国开展引才推介和洽谈,取得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40年来,全省技工院校从1978年的30所,发展到今天的133所,在校生规模超14万人。同时,我们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样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最近,我们又出台了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工大省的意见,勾勒出技能人才培养蓝图。
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自1978年开展职称评定工作以来,我们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修订各系列职称申报评价标准,创新评审机制。所有系列没有设置正高职称的,允许设置到正高;所有高级职称评审均设置了业绩述职面试环节;在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系列推行“凡晋必下”做法;大力向用人单位、市州、行业协会下放职称评审权,强化对评审全过程的综合监督管理。前不久,我们出台了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激励专业技术人才在各自领域做出成绩。大力规范和优化人力资源服务,部署开展了规范劳务中介专项整治行动,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省市联网、省际互通、数据共享;在长沙市天心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集群在三湘热土蓬勃发展。
转自湖南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