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亩绿油油的富硒蔬菜远销港澳、欧美,一小盒售价达几十元;贫困学生在技工学校不仅学技能,还可走进学校车间勤工俭学,最高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扶贫车间走进乡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融合就业服务网、就业微信平台、用工信息实时发布系统,在各乡镇集市、社区滚动播放……
1月17日,湖南省就业扶贫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新田县举行。当天上午,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贺安杰带领近200名与会人员来到新田县东升农场秀峰富硒蔬菜基地、金陵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小源村扶贫车间、新田县技工学校、新田县政务中心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等就业扶贫示范点进行了现场观摩。
在新田县金陵镇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贺安杰(左四),省人社厅副巡视员吕志纲(左一),省就业服务局局长周光明(前排右一),仔细了解该镇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巩如泉/摄
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真正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一包包精美的蔬菜下午发货去香港,第二天早上就能在当地各大商超上架销售。其中,一包300克的菜心苗在香港的售价为28港币,仍供不应求……新田县东升农场的销售情况让人赞叹。
走进农场,只见一垅垅整齐的蔬菜在冬日的土地上绽放着浓浓绿意,一个个生产工人或在田间地头忙着农活,或在生产车间分装蔬菜。
“现在农场有固定员工563人,其中登记在册贫困人口122人,农场的季节性用工也有600多人。2017年7月,农场被评为‘湖南省就业扶贫基地’。” 新田东升农场总经理刘文自豪地向大家介绍道。
刘文是土生土长的东升村村民,大学毕业之后参了军,2013年退役后回到了家乡,在父亲创立的新田县秀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引进港资企业,合资创建了新田县东升农场。“由于沿海地区的用工用地成本不断上升,加之新田农场良好的发展态势,促成了集团公司总部从广州番禺搬迁至新田县。”刘文介绍,“我们以500元每亩的价格把土地流转集中起来,仅在周边的这6个村就已经连片流转了6000多亩地。附近的村民通过培训后都可以到农场来上班,工资每月1200元底薪加提成,手脚稍微麻利一点的,一个月都能挣3000至4000元。”
东升村的贫困劳动力彭金冬,以前常年在外务工,家中上有二老、下有三小,生活格外艰辛。听说家乡创办了农场,他立马携老婆一起回到家乡。如今,他既能在自己家门口实现就业,还能照顾一家老小。通过技能培训加上自己的勤学多问,他熟练掌握了蔬菜的采摘、品质检测、包装等一系列操作技术,从一个普工做到了品检主管,收入也从每月一千多元涨到了四五千元。现在夫妻两人在农场上班,每月纯收入超过了6000元,从当初的贫困户变成了如今的小康户。
新田土壤天然富硒,种植出来的蔬果香脆可口,而且蔬菜一般要经历三次严格检测,产品质量有保障,供销两旺。2017年,新田东升农场新建投产的富硒蔬果冷链物流园,蔬菜最远卖到了加拿大。“公司还计划在新田继续发展蔬果种植基地3万亩,把现在的高标准蔬菜基地升级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农业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园,为更多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刘文说。
在新田县的乡镇,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并不止东升农场一家。如今越来越多的扶贫车间“飞”入了乡村。
在金陵镇小源村扶贫车间,一名名工人正在细致地装配着一种无线充电器的核心配件。王女士今年四十出头,她过去在广州打工,如今回到了家乡在此打工。“我有两个孩子,在这工作方便照顾小孩与老人,一般每月能挣到2300元。”她告诉记者。
小源村扶贫车间由深圳宏宇泰公司董事长周宇创办。他本就是当地人,在深圳打工多年后,通过努力创办了企业,如今将工厂带回了家乡。
“我们这个扶贫车间有40多人,安置贫困劳动力32人,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19岁,每个月保底工资1500元……”周宇向大家介绍。
“劳务协作将年轻人输出去闯世界,而你们这样的扶贫车间,能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这是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人社部门要从招工、就业、培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贺安杰点赞道。
据了解,为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政府部门对就业扶贫车间按3000元/个给予房租、水电费补助;对扶贫加工点每吸纳1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并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给予1500元/人一次性岗位补贴。
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实现智慧就业
金陵镇是新田县的一个贫困乡镇,总人口2.0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727人,贫困劳动力3052人。如今,该镇依托湖南省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乡、村两级工作平台,对全镇贫困劳动力基础数据进行全方位采集,建立工作台账,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月一更新。
走进该镇政府服务中心,门口的LED屏幕上正滚动着招聘信息。“目前我镇登记在册的贫困劳动力3052名,全部实现跟踪服务。”该镇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每周都会将招聘情况进行更新,老百姓赶集的时候便可以来了解招聘信息。”
当看到该镇一本本贫困户建档立卡情况一目了然时,贺安杰表示高度认可,他肯定道:“你们这个工作做得细致,值得大家学习!”
这些细致工作的背后,是当地就业部门辛勤的工作。“我们花了大量时间一家一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并且每月进行定点跟踪。他们的工资是否上涨了,是否有就业意愿,我们每个月都有回访。”该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金陵镇对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帮扶,正是新田县全面协同就业服务推动扶贫工作创新的一个缩影。2016年以来,新田县人社局为提高用工信息传播速度和有效性,对当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起“新田智慧就业”服务平台。该平台融合了新田就业服务网、新田就业微信平台、新田用工信息实时发布系统,在各乡镇集市、社区都设置LED户外显示屏,并在各基层人力资源服务大厅放置了智慧就业信息平台终端机,该终端机具有登记、查询、互动的功能。各个终端的信息发布由县就业局统一管理,远程监控,每天实时更新用工信息,滚动播放。求职者可以通过网络、微信、电话、视频与招聘方取得联系,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一方面是针对贫困劳动力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另一方面是帮助贫困劳动力提高就业技能,实现由“体力型”务工人员向“技术型”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新田县技工学校根据人社部门推送的贫困户培训需求信息,科学设置职业技能培训的专业。针对贫困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的特点,采取实地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机械加工、电商、高铁乘务、电焊工、木工、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
企业需要什么技术工人,就开展什么培训。2017年该校为园区企业开展家私、机械制造产业“订单式”培训11期,培训员工530人。为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问题,对在校的602名农村贫困学生安排了定向学习培训,并承担了他们的学费、住宿费、书籍课本费等费用。据悉,该校贫困学生人均每年享受政府补助5000元。
据了解,该校最受欢迎的特色专业是与北京商琨教育集团联合开办的高铁乘务员专业、与奥玛集团共同开办的奥玛班,都是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学员入学即签订就业合同,毕业后全部对口安排工作,目前已有426名学生受益。
2017年,该校共回访了3054名培训人员,其中贫困劳动力726人,成功就业人数为2932人,就业率达到96%,贫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业。从回访情况的数据分析来看,普工类、技术技工类和营销类学员就业排行前三,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这一劳动力群体的主体,人均月工资已达3200元以上。
转自湖南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