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桃源县工伤保险处的三名工作人员终于结束了长达一星期的“异地工亡调查战”,带着一沓厚重的取证资料重回故土。
事情还得从半个月前说起。6月7日上午,一通来自四川阿坝州的电话打破了县工伤保险处短暂的平静,“我们这儿有人发生了坠亡事故!”对方称自己是桃源某劳务派遣公司派往阿坝州茂县修筑成兰铁路的工队负责人,前一日一名工人干活时不慎从桥墩坠落,送至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由于第一次处理工亡事故,对方显得颇为无措。工作人员连忙安抚他的情绪,并指导他进行了工伤申报备案。了解大致情况后,隔天下午,县工伤保险处便指派三名工作人员远赴一千多公里外的茂县进行调查取证。顾不上二十多个小时旅途劳累,调查组一下火车就奔赴事故现场,通过与工地、医院、家属和当地人社局多方沟通了解,辗转多日,调查组终于完成取证。6月24日,调查组将所有取证资料交由常德市人社局审核,审核无误后,将依据现行政策规定拨付工亡待遇约70万元。
平安工作是每一位劳动者最朴实的愿望,发生工伤事故时享受合法待遇也是他们最基本的权益。近年来,桃源县工伤保险处坚持在提高工伤认定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为职工和用人单位织牢安全保障网。
一是强宣传。切实增强职工法律维权意识和用人单位安全生产意识。通过送法进企业、进乡镇、进社区积极开展《社会保险法》相关法律宣传咨询活动,大力宣传《工伤保险条例》在制度适用范围、待遇、基金支出项目、工伤认定程序和范围等方面的规定。让用人单位和职工通晓相关政策。
二是严办案。对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限期举证、调查取证等多个环节制定严格的工作流程,确保落实一次性告知制,确保调查程序合法,确保证据材料充分有力。针对疑难案件,必须深入案发地点调查核实,确保查明真相。针对认定工伤依据模糊,容易引起用人单位与当事人争议和不满的案件,必须进行重点调查取证,认真审核用人单位或个人提供的工伤认定申请材料,确保工伤认定的准确性。
三是建制度。在工伤过程中遇到重大案件、疑难案件,由主管领导召集工伤调查小组共同会商,就案件的难点、疑点进行讨论,确保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避免因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导致工伤认定被撤销或纠正。
四是提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结合案例,定期组织对《工伤保险条例》相关内容的学习研究,准确掌握其精神实质。加强对《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办案水平和能力。
2016年,县工伤保险处共受理工伤案件441起,认定工伤434起,享受待遇共计2180人次,共计支付待遇1998万余元。
转自湖南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