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将崛起一座标准最高、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公共实训基地,在技能竞赛功能上,形成“北有天津,南有株洲”的格局;在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上,形成“北哈(哈尔滨)南株(株洲)”的格局。12月9日,“厅市合作签约暨株洲市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奠基”仪式在株洲市云龙示范区职业教育大学城隆重举行。在仪式上,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签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市合作协议、建设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株洲在全省都是第一家,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株洲的这种“火车头精神”,必将有力带动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加快推进我省“两型社会”建设步伐,对建设幸福株洲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株洲人社工作亮点频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株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亮点频出,不少工作都走在全省前列,积累和创造了许多经验。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全市就业局势始终保持稳定,社区平台建设被誉为株洲模式,在全省全国推广“4050”人员的社会保障办法被国务院相关文件所采纳;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保险率先实现城乡全覆盖,煤炭按吨位、烟花鞭炮按产量箱计征工伤保险费,在全国率先破解了高危行业计征社会保险费的难题;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劳务输出、领军人才、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都扎实有序开展。这些成绩,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干部职工顽强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
全力以赴,确保“厅市合作”实施出成效
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科学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就业、社会保障和工资收入分配等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无旁贷。省人社厅将在保证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统一性的前提下,按照备忘录明确的框架,本着先行先试、同等优先的原则,充分考虑株洲的实际,在促进就业、完善社保、工资收入分配、职业培训、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支持、尽量倾斜、搞好服务,支持株洲加快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措施,提升管理服务能力。
《备忘录》签署以后,关键是要组织实施好,把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总的想法是,要在国家批复的规划框架内,从实际出发,把实施《备忘录》与落实区域总体规划结合起来,把谋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厅市合作机制。厅市双方将密切配合,及时沟通,定期通报和交流情况,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共同推进《备忘录》的实施。株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抓住此次机遇,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把株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验、做出更大贡献。
加快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建设步伐。
株洲市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是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兴建的一座集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公共实训、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功能为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
株洲市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选址于云龙示范区职教城共享区内,规划用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第一期项目工程预算总投入3亿元,建设公共实训基地主体工程,建筑物分别为:1栋综合楼(含服务实训中心)、2栋现代制造业实训中心、1栋服装业实训中心、1栋陶瓷实训中心。全部工程项目计划于2012年底竣工,2013年年底投入试运行。
建成后将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标准最高、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公共实训基地,形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华南地区职业技能竞赛基地和国际化技能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在国家职业技能竞赛功能上,形成“北有天津,南有株洲”的格局;在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上,形成“北哈(哈尔滨)南株(株洲)的格局。
建成后,将发挥现代制造业、服装业中心、陶瓷中心、服务业中心“四大重点实训功能”作用,与我市的产业特色和产业发展趋势相对接,服务于技术人才培养和新技术开发;服务于新型工业化进程、5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
建成后,将配置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实训设备,具备1000多个工种的实习能力,预计每年可以培养各类技能人才20000人,技能鉴定40000人,国际职业资格认证2000人,培训教师200人。同时,还能为5000人提供创业服务,为200人提供创业孵化场地。
建设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是株洲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城乡充分就业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株洲将以世界的眼光、国际的标准,高水平地完成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建设,早日投入使用,早日产生效益,早日提供经验,为推进全省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