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人社传媒记者王钟莞
(“三进三同三问”青年干部实践培训成果分享会现场。巩如泉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推进“五型双一流”机关建设,5月22日至27日,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熊敬带队,组织49名青年干部赴怀化开展“三进三同三问”实践活动。湖南人社青年“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思考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基层一线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7月22日,省人社厅组织召开“三进三同三问”青年干部实践培训成果分享会,8名学员代表结合自身感受作了发言。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及全体在家厅领导出席,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阳望平主持,全厅干部职工参加。
(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就“三进三同三问”青年干部实践培训作部署安排。巩如泉摄)
在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贯彻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作为省直机关的青年干部,如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一次座谈,为这一问题的解答埋下伏笔。
今年1月14日,省人社厅青年干部刚从井冈山学习培训回来不久,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接见了来访的靖州县委副书记、县长黄忆钢一行,并展开座谈。座谈会上,唐白玉指出,要加大走出去到点上的力度,厅里的青年干部通过到贯堡渡村(省人社厅乡村振兴驻点帮扶村)开展体验式、蹲点式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艰苦地区经风雨、见世面,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体验式”“蹲点式”“经风雨”“见世面”,几个关键词说明了此次实践培训的特点。而培训班班委和贯堡渡村乡村振兴工作队为此次培训作的精心安排:插秧、种向日葵、烧火、做饭……也充分体现厅党组对青年干部的严管厚爱。
在秧田边,学员们纷纷卷起裤脚,小心翼翼走入田间,脸朝黄土背朝天,缓缓在稻田里移动,脚在稻田的泥泞中蹚出长长的辄迹。种向日葵时,大家穿上雨衣,扛起锄头,翻地、播种、填埋,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地劳作。在农户家,学员刘菁、颜俐娟、陈慧、付椰子为村民吴钦松和杨桥芝包起了饺子。此次培训,学员们入住17户村民家中,烧火、洗菜、切菜、炒菜……每到饭点,学员们都自己动手,忙得不亦乐乎,进一步深入了群众生活。
(插秧现场。曹晓林摄)
在贯堡渡的3天里,全体学员还集中参观了贯堡渡村史馆、村便民服务中心、村文体广场、新街、老街、水电站等地,详细了解贯堡渡村的千年历史、和美传统、产业振兴、基层党建等情况,领略了当地乡土人文面貌。
学员付椰子说:“在贯堡渡村的3天3晚,村民好像已经成为了我的家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也要时刻记得把群众当亲人,和群众干在一起、想在一起。”
离开贯堡渡的前一晚,省人社厅青年干部与贯堡渡村支两委及县文旅局一道,为村民们准备了一场文艺晚会,讲人社政策,展人社风采,切实融入当地群众。
(文艺晚会现场。)
村民纷纷表示,感谢学员带来的陪伴和欢乐;学员们也纷纷感慨,从村民身上获得了精神力量。
贯堡渡村的老支书李永华是全国道德模范。上世纪80年代初,李永华放弃高薪收入,回到村里发展柑橘种植,带动贯堡渡村飞速发展。“老支书让我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传承、淡泊名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老人身上‘一心只为贯堡渡,两袖清风留美名’的崇高品格。”学员陈朝说。
在贯堡渡,学员们体验了“苦”,也感受了“甜”。大家纷纷表示,在贯堡渡收获了亲情、留下了感情,更加明白了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意义。
深入人社工作一线寻问题、取真经,打造“实”的作风
来到基层一线,听取民意、调研民情必不可少。就业和社保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如何?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此次培训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进行调研,涵盖就业、社保、人才和劳动关系四大主要业务板块。
靖州是“中国杨梅之乡”。第二组学员以靖州杨梅产业为例,思考人社系统如何利用地方特色助力乡村振兴。11名青年干部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村内杨梅种植大户杨麟、与村民开展座谈、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对靖州杨梅产业进行“解剖”。
其他小组,有的走进靖州县工业园,深入了解园区企业用工情况;有的在村内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各家各户的就业和社保缴纳情况;有的和村支两委座谈,了解各项人社政策的落实情况,真正走进群众身边,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学员们在靖州县土桥社区调研。)
每到一个县,学员们都与当地人社青年干部展开座谈。怀化市、靖州县、通道县、会同县人社局青年干部通过此次活动与省人社厅各业务处室建立了点对点的联系。各座谈会上,双方谈认识、谈问题,答疑解惑,就相关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和对接。
“职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整个流程是怎样的?”在与靖州县人社局青年干部交流座谈时,省机关事保中心李立煌对职业年金的折算、运行、投资和个人账户的记录等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讲解,给靖州县人社局青年干部带来一堂随机的业务指导课。
在会同县金子岩侗族苗族乡小市村、高椅乡高椅村等地,学员们皆进行了实地参观、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全面了解基层一线人社工作情况及当地民俗风情、乡土人才、特色农业发展等情况。
(学员们在会同县金子岩侗族苗族乡长寨学校开展助学研学活动。)
培训结束后,各学习小组形成了4份调研报告,学员们进一步认识了基层一线的人社工作情况,寻问题、取真经,打造了“实”的作风。
通过调研,学员李乐乐真切看到了过往只体现在“材料”中的群众满意。他说:“走进低保户杨大哥家里,杨大哥高兴地告诉我们今年低保从4300元涨到了4600元。过往我只能从材料中知道标准已经提高、资金已经到位,现在亲眼看到了群众生活的改善。我真切体会到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暖心举动,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在红色胜地学党史、悟思想,在党性淬炼中不断成长成才
培训期间,途经红色胜地,学员们不忘接受红色洗礼。
在通道转兵纪念馆,学员们认真了解了恭城书院和通道会议的相关历史,深刻领会了长征精神和通道转兵精神。
红军战士邱显达一担皮箩的故事,让学员邓黎明深受感动。“我深刻感受到老百姓与红军战士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感情,更加明白我们的事业要依靠谁。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是我们干事创业的源头活水,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邓黎明说。
在会同粟裕纪念馆,会同县委书记伍罕鸣以“立身立言年轻干部如何成长”为题,为大家上了堂生动的党课。在纪念馆内,学员们详细了解粟裕的生平事迹,认真聆听“一套蓝灰色便服”“一份珍贵的党员登记表”等感人故事,深入学习了粟裕同志对党忠诚、一心为民的优良品格。
“从师范学生到常胜将军,粟裕同志一心为民为公,两让司令、一让元帅,总是把功劳归功于人民。”学员彭室蓉说,“粟裕将军的故事教会我要坚持真理,坚守初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其他学员也纷纷表示,要学习粟裕同志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自律自省,时刻警钟长鸣。
(粟裕同志纪念馆合影。)
培训期间,学员们每天制作一个学习视频,提前设计拍摄脚本,大量拍摄剪辑素材,大胆创新表现形式,一个个精彩的视频作品展现了湖南人社青年的青春活力。
6天体验式、蹲点式调研,青年干部进一步深入基层一线,了解了社情民意,体会了劳动辛苦,接受了红色洗礼。
在“三进三同三问”青年干部实践培训成果分享会上,学员尹焯辉作为贯堡渡村乡村振兴工作队的一员,将一年来的驻村体会与本次学习培训相结合谈心得。他说:“良好的干群关系是搞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年轻干部要想行稳致远,就必须主动深入基层,努力扎根基层,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学员葛颖表示要做一棵服务基层的杨梅树。“新时代的我们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年代,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就该学习杨梅树的优良品格,向下扎根,向上挺拔,在基层这片‘沃土’中实践,结出让群众幸福的‘果实’。”
学员李立煌分享道:“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前,我在企业工作过几年。相对当时的企业,如今的工作时间更长,加班是常事,工资收入也不高。曾经我也彷徨过、怀疑过、抱怨过,但经过这次‘归家’之旅,我感受到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更多人幸福有保障,这是值得骄傲的事。”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而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也说明,年轻干部欲快速成长,欲有所作为,就必须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深入基层多锻炼,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2022年,党的二十大即将到来之际,湖南人社青年经历了“三进三同三问”的真历练。他们均铿锵表示,必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谱写人社事业新篇章,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五型双一流”机关建设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