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桢,女,1995年7月参加工作,2010年进入常德市鼎城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工作,现为鼎城区社保中心副主任。她始终坚持在为群众服务中践行入党誓言,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奉献青春,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培养、群众的信任。
曾桢(右一)
“让惠民政策真正惠民”
作为一名基层居保人,她不仅坚持把城乡居保好政策贯彻好,更带领着同事们把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地落细,真正惠及群众。
2015年起实施参保人银行自主持卡缴费方式。但这项方便群众的新政策,开始时并不被接受。习惯了“现对现”的村干部不理解,习惯了“不见凭据不交钱”的群众不支持,说什么话的都有。为了顺利推行,她绞尽脑汁,分期分批的宣传、培训、走访、调研、试点、实施。真诚的付出得到了村镇干部的理解,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几年来,持卡缴费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为了加强管理、精准服务,2017年人社部和省人社厅明确规定取消集中资格认证,这是一个重大的服务方式改革。面对13.5万的待遇人员该如何完成资格认证的问题又摆在了她的面前。曾桢变压力为动力,带头大力推广和使用“智慧人社APP”,制定全区资格认证考核办法,最终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新的认证方式让群众更方便、更安心。为确保待遇发放准确、及时,鼎城区每月定期组织乡镇核对待遇暂停人员名单,如发现有领待人员未及时进行资格认证,会主动提示尽快完成认证,避免因此导致待遇暂停、造成群众不便。
曾桢(左一)
“要干就干出点名堂来”
作为一名基层城乡居保工作者,她从不故步自封,总想干出点“新名堂”。为了更好地用好社保政策,提高保障水平,2017年初,鼎城区提出征缴“提档”目标,号召参保人高档次缴费。经多方努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2016年至2023年保费连续递增,人均缴费翻两番,全区待遇水平明显增长。
为了让新上任的年轻专干尽快上手,夯实乡镇、社区服务能力,她又提出“专干跟班学习”模式。新任专干分期分批到区城乡居保中心跟班学习1个月,精准培训。2023年全省新系统上线,为了让新系统发挥新效应,她要求区城乡居保中心的工作人员尽快熟悉掌握操作流程,根据各自负责的业务,录制操作视频,下发乡镇指导,同时,把相应业务权限下放到乡镇,既操练了工作人员,又方便了办事群众。
为了打造“温暖社保”,建立鼎城服务品牌,曾桢和同事们一起狠抓政策宣传,走进集市社区,开启夜市宣传模式;走进养老服务机构,为鳏寡孤独老人上门认证,提供暖心服务;为方便群众办事,人社大厅引进银行柜员机和社保卡制作窗口。尤其是在“温暖社保·社保服务进万家”宣传周期间,有条不紊完成进园区、进校区、进市场、进社区“四进”活动,为参保群众送去政策红利,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
在她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几个特殊的号码。1962年出生的曾大姐有轻微精神疾病,时常范糊涂,2015年在常德市一家慈善机构做清洁工,单位给她做了参保登记后,本人就离开了单位,一直没有缴费。2017年7月,她来到区城乡居保中心要求参保。当时曾大姐的城镇职工账户已经不能往以前年度补缴,曾桢为她介绍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应档次,请她家人陪同进行了补缴。由于精神状况欠佳,在领取待遇过程中,曾大姐有时说自己是灵活就业、应该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时说自己是被征地农民,每月应该领1千多元。不论大姐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曾桢都会耐心解释政策,直到她满意回家。
更让人难忘的是在2019年一个大雨倾盆的下午,一位60出头的台湾同胞陪同妹妹来大厅补缴。由于当时特殊缴费推送税务后要去银行存款,人社业务办完后,已接近银行下班时间,而老人执意要在当天存款。曾桢了解这一情况后,二话没说,自己开车把老人和他妹妹送到了银行。两位老人非常开心,一个劲地夸“大陆人民热情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鼎城区城乡居保中心2012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两次被省城乡居保中心授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示范县”。曾桢本人2018年获得人社部社保中心“最美社保人”称号,2019年被省人社厅评为“全省人社系统先进个人”,2021年被人社部社保中心评为“党旗下的社保人”,多次被鼎城区人社局、妇联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曾桢表示,她将始终心怀感恩,立足岗位,继续深耕,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通讯员:石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