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郴州市:构建“五化五联”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时间: 2023-10-19 11:37

今年来,郴州市以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结合“走找想促”活动,构建“五化五联”服务体系,促进就业服务覆盖全民、贯穿全城、辐射全域、提质增效。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8684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357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8.5%、112.8%。

拓渠道

打造多元化平台联结城乡

设立“连锁超市”。市本级建立1000㎡的就业超市,县市区设立就业超市“连锁店”,社区(村)、职业院校、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试点建设46个“就业第一站”,服务用人单位2809个。

建设“零工驿站”。在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商贸街区等零工人员求职集中的区域,就近就便设立零工驿站41个,帮助2690人实现就业。

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统筹利用党群服务站、便民服务中心、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等资源,建设67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构建“劳务协作联络站”。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的劳务协作,在62个城市设立“劳务协作联络站”,选派专人驻站服务外出务工,实现务工输出104万人次。

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支持郴州技师学院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600万元,建设11828㎡的公共实训基地,内设汽车与维修、旅游管理、宝玉石鉴定等22个一体化学习工作站、258个工位,为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培养产业工人。

提效能

推行智能化服务联网城乡


“一码通城”。推进就业服务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以“郴就业”公众号为载体,开发人岗匹配二维码,由郴州人才集团定期发布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湘赣边、长株潭和市内园区招聘信息,实现全市扫码找工作,降低劳动者岗位搜寻成本。

“一技通校”。拓展“郴就业”平台功能,建立市级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系统,向社会公布全市116家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目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录和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推动信息对接、培训联动。

“一诉通办”。在“郴就业”平台引入智能问答系统,归集群众就业创业诉求,及时帮助求职者解决就业创业难题。

聚力量

组建专业化队伍联络城乡

充实人社协理员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实现每个社区(村)1名人社协理员,进一步延伸人社服务触角。

组建就业服务专员队伍。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村)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已选聘18名高校毕业生担任就业服务专员,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组建就业服务志愿者队伍。组织521名就业服务志愿者进园区、进企业、进商会、进高校、进创业孵化基地精准落实中省市就业创业一揽子政策。

培养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今年已培训880名劳动关系协调员,提升了协调员队伍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培育劳务经纪人队伍。从优秀务工能人、村干部、网格员、楼栋长中培养劳务经纪人981名,激发就业服务主动性和积极性。

抓主体

运用市场化手段联营城乡

扶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扶持郴州高新区创建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筹建郴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协会,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开展标准化建设、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15次。

扶持创办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认定19家管理规范、服务优良、孵化成功率高、创业带动就业效果好、辐射示范作用强的创业孵化基地,入孵创业实体590家,在孵创业实体吸纳就业11040人,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循环。

扶持创建劳务品牌。分级培育省、市、县三级劳务品牌,打造中高端技能型劳务品牌3个、高品质服务型劳务品牌2个、文化旅游类劳务品牌3个,民生保障型劳务品牌5个,实现产值414亿元,带动45.3万人就业。

巩固就业帮扶车间。支持发展前景好、带动就业强的企业在村(社区)设立就业帮扶车间629个,吸纳就业8482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家门口就业机会。

重激励

实施精细化管理联动城乡

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推进构建“五化五联”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和乡镇(街道)予以通报表扬和奖补,激励基层真抓实干,创先争优。

建立典型选树机制。今年来,选树金牌人社协理员30人、劳务品牌9个、创业带动就业典型102个和技术能手143人。

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实施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计划,市本级每年举办示范培训班,县市区对区域内20%的基层平台人员开展培训。

建立联点示范机制。建立市领导联县、县领导联乡、乡干部包村的联点示范机制,实现以县带乡、抓乡促村、上下联动、一体推进。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郴州市:构建“五化五联”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3170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