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以返乡就业创业为重要抓手,坚持供需匹配对接,盘活闲置资源,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其中,古培镇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以二三产业为重心壮大集体经济,以“家”为圆心推进六项工程,引乡友回乡,促就近就业,持续打造“家门口就业圈”。
- 01 -
做优在线工程 让“家事”智慧
依托汨罗市统一开发打造的“智慧乡村”基层治理数字平台,录入村民基础信息、就业状况和企业需求等信息,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招工消息。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上门走访,绘制技能图谱,在线上平台发布劳动力技能情况和就业意愿,用工单位在线招聘。紧密对接人社、工信等单位更新招聘讯息。村干部在“智慧乡村”后台随时掌握信息,实现招聘岗位在线更新,适岗人员在线推荐,实现“人找工作”和“工作找人”双向奔赴。
- 02 -
做暖回归工程 让“家底”殷实
完善寓外乡友乡贤信息台账,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多次组织乡友活动,增进感情。充分放大贴近城区的优势,着力抓好硬件设施建设,以优质的交通条件、优美的环境资源吸引乡友回乡创业。一个项目一套帮扶方案、一家企业一套联点班子,提前介入、全程跟办。一年来共引入14位在外乡友回乡创业,启动项目13个,已投入创业资金1100万元,后续计划投入400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219个。
- 03 -
做实唤醒工程 让“家业”增值
各村积极盘活老旧村部、闲置村小等集体固定资产,下属雨坛、汨水等村高效利用3所旧小学,引进外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专业种植合作社、引回乡友创办特色农庄各1家;岳峰、南环等村盘活2个老旧村部,或创办农家乐,或租给相关企业生产,有力推动本地群众就业。
- 04 -
做美挂果工程 让“家资”多彩
推进土地流转,种植经济作物,做活彩色经济,果蔬、药材、油茶等相互补充,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亩均收益。汨水村集体改造荒山200亩,就业群众人均年增收2.7万元以上。岳峰村改造27亩高山低产耕地,就业群众人均年收入1.2万元。雨坛村乡友采取免租模式投入10万元改造80亩冷沁荒田,打造全机械化生产模式莲藕种植基地,就业群众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 05 -
做强组团工程 让“家用”充裕
把握政策机遇,分享发展红利。雨坛村抓住平益高速建设契机,组织一支本地村民组成的施工队,在家门口为服务区施工。服务区建成后,该村针对加油站、服务区餐饮、高速物业公司所需组织3场集体招聘,38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年收入2.2-5万元。南环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全股创办民众运输公司,为本地企业运输货物,清运垃圾,带动本地村民就业,平均年工资6-7万元。
- 06 -
做稳搭桥工程 让“家务”灵活
主动为务工用工牵线搭桥,推动家门口就业。2022年组织 群众参加了两场大型招聘会和一次“沉浸式”应聘活动,邀请专家来村开展育婴员、食品包装、中药材种植等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对未就业的脱贫户进行监测,详细了解其就业意向;帮助本地符合条件的退伍军人、残疾人、返乡创业农民成功申请创业贷款;用好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帮助符合条件人员申请创业补贴,实现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