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厅局长访谈丨徐厌平:就业创业双驱动 助推活力新湖南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时间: 2017-11-29 09:28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多的五年。五年来,湖南省人社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积极进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人社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省人民喜迎党的十九大之际,湖南民生网、兴人社(手机客户端)近期推出“喜迎十九大·人社为民这五年”系列专题,邀请省人社厅、14个市州人社部门主要领导等作客《厅局长访谈》,热话民生获得感,传递殷殷百姓情。 

  十八大以来,在三湘大地,“新湖南”成为改革热词。在“新湖南”蓝图中,“就业更充分”是一重要的幸福指标。

  省人社厅深耕就业创业沃土,通过制定多项配套政策,提供精准便捷服务,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稳定并扩大就业,助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更快更好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就此,记者采访了省人社厅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徐厌平

  制定实施系列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实施以来,省人社厅针对促进创业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制定了新一轮“1+3+X”积极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激活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吸引了一大批创业者。

  “我省新一轮‘1+3+X’积极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以《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总纲,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分别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强化职业培训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拓展失业保险稳岗促就业创业的三个配套子文件,并同时陆续出台30多个配套办法,细化突出了对创业的全方位扶持。”徐厌平介绍。

  实施创业培训,将创业培训对象扩展到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全体劳动者,并给予创业培训补贴。

  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去产能企业职工和失业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享受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一定贴息支持。

  打造创业孵化载体,资金奖补支持各地结合当地产业需求建立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对于入驻初创企业和经济体提供水电、场租减免及其他经营、创业、融资等指导服务。

  给予创业孵化扶持,对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给予一次性奖补。组建各级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团和创业培训导师团开展专业指导服务。

  开展创业奖补活动,针对大众创客启动 “双百资助工程”,每年评选优质初创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各100家;针对创业地域启动实施“2151工程”,评选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针对创业载体启动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评选,给予以上典型一次性奖补支持。

  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用公共服务为劳动者保驾护航 

  随着发展方式转化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我省就业局势在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持续加剧,突出表现在“就业难”与“招聘难”上。

  “为此,我们在构建新一轮‘1+3+X’积极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时,建立了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这是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治本之路。”徐厌平介绍,下一步我省将多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抓四大群体重点职业技能培训;抓普惠机制、政府购买成果机制、技能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三大机制”建设;抓技能人才建设项目、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培训,民办职业培训发展;抓技工院校发展、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等四项改革;抓技能人才需求动态监测分析等。

  据统计,2015-2016年我省开展各种职业培训164.8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19万人,建设24个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0个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0个校企合作研修平台建设项目。

  “同时我们着力解决劳动力供求岗位对接匹配难的问题,不断优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徐厌平介绍,2015年以来,全省积极打造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开发“互联网+就业”的“e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天天在招聘、时时有岗位。

  同时抓好重点群体、重点时节的岗位对接服务。将公共就业服务向毕业离校前延伸,三年来支持全省130多所高校及部分技工院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发放补助4199.6万元,为4.78万名困难毕业生提前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3820.4万元。并在毕业生、农民工求职就业关键时间节点举办“高校毕业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春风行动”“就业去哪儿”等大型公共就业专项活动。

  以就业援助体系,普惠特殊群体、贫困劳动力 

  促进就业困难、家庭贫困劳动力就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攻坚堡垒。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2016年推动实施劳务协作脱贫试点及农村贫困地区就业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成绩,获得国务院领导高度评价。

  “目前我省已建立了一套促进就业困难、家庭贫困劳动力就业援助体系。”徐厌平介绍,具体体现在在以下四方面。

  实施实名制服务覆盖。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均实行实名制登记服务,由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

  全方面推动市场就业。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实施劳务协作脱贫试点,并建立110个省级就业扶贫基地,接收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促进职业技能提升。组织贫困家庭子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等开展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给予培训补贴及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其中农民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提高培训补贴标准,并据实给予生活补贴。

  给予公益岗位托底援助。各级政府开发城镇公共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大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等就业特困人员,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

  延伸>> 

  2017年下半年就业创业惠民举措 

  “2017年只剩下不到四个月时间了,在这段期间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抓紧出台我省的贯彻实施意见,并以文件出台为契机,综合分析全省就业形势,调整完善就业创业政策,确保全省就业局势整体稳定。”徐厌平强调,新政策出台实施过程中,要进一步紧贴民生需求,加码加力促进创业就业。

  加大创业奖补力度,实施一次性创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或初次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按规定给予创业经营场所租金补贴、一次性开办费补贴和商标注册补贴。

  加强就业援助力度,优化精准扶贫措施。对于鼓励介绍扶贫对象就业的,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支持企业在乡镇、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引导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作用,促进职工技能提升。鼓励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失业保险参保职工按规定可享受职工技能提升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支持。

  数说创业 

  近几年我省创新创业形势高涨,人社部门立足于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将创业作为扩大就业规模的新载体来积极推动。

  创业带动就业 

  2015年至2017年6月,全省新增市场主体103.3万个,创新创业带动城乡就业人数达201.79万人,创业对就业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创业培训 

  三年来我省创业培训25.99万人,全省认定了227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统一评选1714名执证创业培训讲师。

  创业担保贷款 

  三年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47亿元,直接扶持近7.38万人创业。

  创业孵化 

  全省已建立62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200余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基地涵盖了大学生创业基地、留学生创业园、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等多种类型。

  就业促进这5年 

  十九大召开在即,十八大以来我省人社砥砺奋进5年,就业促进工作取得了一些突出成绩。

  近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91.48万人,连续五年保持在72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4.2%,低于4.5%的控制目标。我省重点群体的就业保持了稳定:应届高校毕业生规模突破34万,但就业率逐年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16 年全省外出务工农民工达到1532万人;去产能职工已成功转岗分流4.27万人。就业扶贫取得阶段性进展,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贫困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得到了有效帮扶。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成为经济深化发展的第一个突出亮点,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全省人社系统就业战线出实招、下苦功、讲实效,夯实了五个方面工作:

  ● 着力抓政策完善 

  系统构建了新一轮“1+3+X”积极就业创业政策体系,配套出台政策30余个,突出保障了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大力激发了就业拉动效力。

  ● 着力抓创业带动 

  将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增长极,全面落实税费减免、资金补贴、创业培训、场地安排等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措施,不断激发创业活力,释放就业动力。

  ● 着力抓重点群体就业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精准认定政策,有序地做好人员分流安置,统筹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 着力抓就业脱贫 

  开展劳务协作脱贫试点,实施就业精准扶贫,抓好精准识别、精准对接、精准稳岗、精准服务,有序输出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着力抓公共服务 

  不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的均等化、信息化和社会化,基本实现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对常住人口的全覆盖,不断提高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全程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手段。

  对话 

  记者:湖南省人社厅正在积极创建“四型机关”,该项工作归根结底的落脚点是人民群众,请您谈谈具体来说这项工作对老百姓有什么意义?

  徐厌平:人社部门是民生服务部门,人社部门的政策措施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因此创建“四型机关”意义尤为重要。

  当前我省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就业深层次矛盾凸显,就业新形态新趋势出现;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就业、稳定就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需求不断提高,这些都敦促和鞭策我们不断加强学习、优化服务、敢于创新、埋头实干。创建“四型机关”既是群众要求,也是工作需要和工作方法。

  今年以来就业战线践行创建“四型机关”活动,老百姓应该能够切实感受到我们工作的“准”“实”“快”:服务对象确认“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下岗分流安置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一一实名制登记,精准确认。突破瓶颈措施“实”,着力化解创业能力、扩大创业担保支持、提供创业载体平台、降低用人单位用人成本等难点关键问题。落实政策时效“快”,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网络、手机终端实时办理业务;鼓励长沙等条件成熟市州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承诺零就业家庭成员不挑不拣推荐就业,公共就业服务的时效性显著增强。

  但就业工作永远在路上,今后我们也将继续深入开展“四型机关”活动,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记者:我省就业促进工作将以怎样的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徐厌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各级人社部门将始终把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目标任务,不断深化对就业工作重要性、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多措并举、精准发力,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特别要在“实”和“准”上下功夫,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转自湖南民生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厅局长访谈丨徐厌平:就业创业双驱动 助推活力新湖南

952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