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更多的五年。五年来,湖南省人社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积极进取、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人社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推动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全省人民喜迎党的十九大之际,湖南民生网、兴人社(手机客户端)近期推出“喜迎十九大·人社为民这五年”系列专题,邀请省人社厅、14个市州人社部门主要领导等作客《厅局长访谈》,热话民生获得感,传递殷殷百姓情。
株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湘晖
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市人社局通过积极作为,民生民利得到了有效保障和持续改善,老百姓“获得感”显著增强。“可以说,五年来,我们在维护、保障和发展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有付出,更有收获。”株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湘晖如此概括。
五年来,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5.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达到2083元,累计受理800多起农民工举报投诉,完成433个民生实事项目……鲜活的数据正是对株洲市人社局5年来工作的最佳注脚。
全方位扶持,打造一片创业的沃土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株洲市人社部门瞄准重点群体创业创新,在完善政策、优化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培育创业主体、降低创业门槛、注册登记、税费减免、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扶持。组建了创业培训讲师团和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团,专门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上门服务等“一条龙”“一站式”创业后续服务……蒋湘晖告诉记者,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株洲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密集出台了系列政策,创新完善了工作机制,加快建设了一批创业载体,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等城乡各类群体创业就业。五年来,全市新增创业主体12.6万个,创业带动就业21.6万人。
2016年,湖南省首支创业基金——“株洲市青年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获批,首期投入2亿元,重点扶持大学生、归国留学生等创业。全市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创业街路(市场)、创业扶持网点160余个。在培训提质方面,对全市认定的23家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实行了年检退出机制,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开展了创业培训讲师大赛,组织“百人百堂创业微课直播活动”等系列培训活动,近5年共培训各类城乡创业者6.7万人。成功打造了株洲本地创业评选奖励品牌——“吴运铎创业奖”,目前已开展3届,培树创业示范典型75个。近年来,株洲市13个个体工商户、15家优质企业获评湖南省“双百资助工程”,8个优质创业项目获得“中国创翼”大赛“创翼之星”奖。
方便办事群众,实现“一站式”办结
“以前医保报销只有每周二集中审核,一个一个窗口排队审批,没有两个小时办不下来。现在随时可以来,而且只要把所需资料交到首办窗口,2分钟就可以了。”医保参保人员见证着株洲市人社局窗口服务的变化。
近年来,株洲市人社局坚持“一切以方便办事群众为中心”,以“建四型机关,创一流工作”为抓手,夯实硬基础,提升软实力,窗口服务的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之前只有一个综合服务大厅,每天接待群众1000多人次,群众办事体验不佳。针对该问题,按照“窗口前置、服务前移”的原则,我局对服务大厅进行改造升级,形成‘3+6’的功能布局。”蒋湘晖介绍,“3”即将原来的1个综合服务大厅改造为职工养老保险服务大厅、医疗生育保险服务大厅和就业创业、工伤、失保综合服务大厅等三个服务大厅;“6”即将改造后的大厅按功能划分为前台业务受理区、后台业务办理区、填单区、休息等候区、自助查询区、银行业务区等六个区域。
针对部分业务审批程序多,群众办事楼上楼下来回奔波、反复排队等问题,株洲市人社局对服务模式进行再造,实行“前台后办、内部流转”。即将办事柜台与科室办公室联为一体,前面是服务窗口柜台,负责接单、预审;后面是办公室,负责办理、审批。蒋湘晖表示:“这样既保证办事群众从资料审核到签字盖章等各项服务在大厅内均可一次性完成,也保证前台工作人员临时有事或中途休息时,办公室工作人员可随时补位,实现为老百姓服务不间断。”
同时,为方便群众办事,株洲市人社局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打造“互联网+政务公开”“互联网+人才”“互利网+社保”,将办事流程、政策法规等在该局门户网站和“株洲人社”官方微信公开。人事考试实现网上报名、查询、缴费、准考证打印等全程服务,人才招聘实现供需信息查询、求职双方对接等功能全覆盖。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到合作银行的任意网点或者通过网上银行都能完成;退休人员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可通过手机APP在家中自助视频完成;开通医保、工伤网上申报系统,实行网上申报人员异动和工伤事故备案。
弘扬工匠精神,让技能人才成为“明星”
今年6-8月,一场汇聚了300多家企业3.35万名一线劳动者参与角逐的大赛在株洲举行,这项赛事就是株洲市“技能天下”职业技能电视大赛。通过微信直播方式,大赛单场PK赛最高吸引了31万多人在线观看。据介绍,从2009年起,株洲市人社局连续9年举行技能月活动,为技能人才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艺、相互交流的平台。从2014年开始,在技能月活动中,连续举办四届“技能天下”职业技能电视大赛,让技能人才成为“明星”。
“株洲要实现转型升级,株洲制造必不可少。弘扬工匠精神,是提高株洲制造水平的必备条件。”蒋湘晖介绍,该局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合作唱戏”的培养模式,造就了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6年底,全市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10万人左右,其中技师、高级技师占25%以上。
近年来,株洲市采取“1+10”(即1个创新创业指导中心、10所职业技工院校)的模式建设了株洲职教城,目前学生规模已达5万多人。该局的创新创业指导中心集职业培训、公共实训、人力资源、鉴定认证、创业孵化和技能竞赛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正在逐渐成为引领株洲、带动长株潭、辐射中部地区的示范典型。
从2008年开始,株洲市率先在全国地级城市开展技能大师评选,每三年一次,共评选表彰市级技能大师30名,每人给予2万元奖励。实施“株洲市万名人才计划”,加大蓝领精英人才培养力度,2014-2018年着力培养5000名技师以上蓝领精英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人才支撑。建立了校企合作、名师带徒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行特殊奖励政策和收入分配制度,形成技能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对话
记者:您对近五年来株洲市人社工作的总体评价?
蒋湘晖: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株洲人社部门突出服务大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我们统筹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为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是突出改革创新、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五年。我们整合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妥善化解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突出履职担当、主动作为有为有位的五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率先放开城镇居民医保户籍限制,率先在全省地市中实现医疗保险跨省异地联网结算,率先建立社会保险诚信等级评定制度,全市人社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突出自身建设、行风作风持续改进的五年。我们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法治人社建设,持续优化人社服务,先后获得“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湖南省第六届“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省、部级荣誉10多项。
记者:下一个五年,株洲市将开展哪些工作,来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蒋湘晖:下一个五年,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两个走在前列”目标,推动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实现新提升。将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人才队伍建设、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持续发力。
株洲人社这五年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五年来,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5.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万人,特别是对“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达到100%。
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基本建成
各项社会保险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累计征缴基金318亿元,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待遇371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三连涨”,月人均达到2083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55元调整到85元;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86%和75%以上,其他保险待遇也都大幅提高。
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全市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企业达到5959家,覆盖职工达41.5万人。在企业、街道、行业协会等设立基层调解组织335个,全市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针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实行“零距离”畅通投诉渠道、“零拖欠”结算项目工资、“零容忍”打击恶意欠薪,5年累计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800多起,为2万余名农民工追回工资2亿多元。
转自湖南民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