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无障碍浏览|

40年|为国选才 为民服务 怀化市公务员队伍建设那些事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发布时间: 2018-12-04 00:00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湖南人社系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改革故事在基层系列报道

  自古就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的怀化,上世纪70年代末城区面积不足10平方公里,人口仅7.8万,如今主城区建成面积7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已达60多万。

  人才兴,事业兴。改革开放40年来,为给怀化从乡到城飞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怀化市公务员队伍建设也被深深地刻上了求发展、要发展的时代烙印。

  “不管是叫机关干部,还是叫国家公务员,到如今的公务员,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相对来说从来都是最严谨的。但随着时代发展,为了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干部人事制度也需要发展,而我们怀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很多时候就成了先行先试、敢做敢为的排头兵。”怀化市人社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建德说。

  先行先试 

  缺干部逼出“考”干部

  如今已经深入人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上世纪80年代初已在怀化地区萌芽。

  刘建德是1981年的大学毕业生,在那个年代他进入大学便带干部指标,毕业直接分配至了怀化地区人事部门工作。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全社会的大学生数量都有限,对于怀化这种贫困地区就更加匮乏,需要充当改革开放火车头的党政机关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穷则思变,怀化可以说是湖南党政机关补充工作人员实施考试录用办法的“第一块试验田”。

  1982年,怀化探索对银行、税务、工商系统面向社会实施公开招考工作人员。1988年,刚刚成立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党政群机关面向社会公开考录20名工作人员。1989年,通道侗族自治县党政机关面向社会公开考录50名工作人员。

  这些标志性或全省试点事件,都给刘建德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如今怀化市政协副主席罗秋云、市文联主席杨少波等,均是那个时期面向社会考录进机关的优秀干部。

  “那时候的考试只有一个科目,名称和现在一样叫公共基础知识,但和现在主要进行思维测试不同,那时候主要考语文、数学的基础知识,后来才慢慢加入了一些时政、历史和地理基础知识。”刘建德说,“当时统一笔试、集中面试、异地体检、政审考察的招考模式已初步有了今天公务员考录的模样,怀化是全国最早探索执行该模式的地区之一。”

  据了解,当时之所以设置“异地体检”,和今天要求公务员面试考官百分百异地交流初衷是一样的——防止“人情作怪”。直到2010年后,随着招录人员数越来越多,当地医疗体检水平越来越高,也出于交通安全等考虑,这一做法才作出调整。

  依法依规 

  用心铸就“中国第一考”

  19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暂行条例》出台并实施;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施行;至今年,公务员法又进入第一次修订公示阶段,我国公务员依法管理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刘建德告诉记者,这期间可以说公务员管理真正入轨了,国家、省、市、县管理“一盘棋”,不过,开拓进取的怀化还是领着了几个“全省第一”。

  1994年11月,依据《国家公务员制度暂行条例》,怀化地区机关单位在全省最早进行了公务员过渡培训,共有21000多人参加了过渡培训和考试。1997年,在还没有相关实施细则情况下,怀化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省各市州中首次公开考录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297名。

  “也就是在1997年的这次考试中,我们加入了与今天与申论科目类似的‘写作’。”刘建德笑着说,“怀化从各个方面来说,都为如今获得广泛认同、被誉为‘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录模式作出了探索性贡献。”

  实施公务员考录笔试统考以来,全国不少地方都曝出过“萝卜招录”等舆情,但怀化这方面一直比较平静。“这份‘平静’得来不易,是我们在排除一切干扰,坚持按政策办事的前提下,尽心尽力为每一位考生服好务,对每一个争议事项处理得仁至义尽。”刘建德说。

  据了解,怀化市公务员局曾发现一位麻阳考生的报考信息不准确,经过多方努力,通过6个环节才找到那位考生,让他得以顺利参考。与该例相反,他们也曾“婉拒”了一位报考人民警察职位考生在体能测试未通过后,提出重新进行一次体能测试的申请。该考生在通过人民警察职位笔试后带病参加1000米体能测试,结果在距离终点100米处难以支撑,不得不放弃了测试。

  “公务员考录的原则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绝不能因为某个特殊情况就破坏规则。”刘建德告诉记者,但招录机关最后还为该位不甘心的坚强考生特意举行了一个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同职位所有考生参加的听证会,并请该考生的家人在隔壁房间旁听。最后,该考生家人对大家一致作出的“不同意重新体能测试”意见心服口服。

  敢做敢为 

  人民公仆为人民脱贫干

  8年前,因机构改革,公务员队伍管理职能从原怀化市人事局划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从上至下的机构改革大幕再度开启,该项职能又面临划转。

  “不管机构如何分合,公务员队伍人民公仆的本色不能变,对于全域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怀化来说,脱贫攻坚一直都是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题中要义。”刘建德说。

  记者手中一份怀化市近5年党政群机关公务员考录情况表显示,该市2014—2018乡镇机关考录人数均占全市公务员录用人员的一半左右,2018年更达到了73.69%。

  “这些年,我们除了村主干招录计划数在全省排名第二,乡镇机关、四项目人员、人武专干招录计划数均在全省排名第一。”刘建德介绍,怀化下大力气补充基层公务员,全市从2014年开始13个县市区均被纳入我省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了基层公务员进入门槛;今年1月,通道与麻阳两县又参与了全省深度贫困县乡镇机关公务员专项考录。

  可是,广大基层公务员如何在脱贫攻坚战役中真正有所作为呢?据了解,在一次大型问卷调查中,怀化市99%的群众在“您最喜欢哪一种类型公务员”选择项中,选择了“有能力、有专长、能帮助群众致富的公务员”。

  为此,怀化市从2000 年开始,在县乡公务员队伍中不间断、大规模、大面积地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着力培养技能型基层公务员队伍,走出了一条县乡公务员学用技术为群众服务的新路子。被群众誉为“活财神”的麻阳苗族自治县文昌阁乡原人大主席赵小林,让“湘珍珠葡萄”声名远播的中方县桐木镇原党委副书记潘先文,被群众亲切称为“剪刀书记”的芷江侗族自治县艾头坪乡原武装部长周福坤等,均是在“一人学一技”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

  “该项活动曾得到原省人事厅和原国家人事部充分肯定,并作为典型经验进行推荐。”刘建德表示,此项活动已开展近二十年,纳入了乡镇干部绩效考评和年度考核,与评先评优和提拔使用挂钩,全市形成了乡镇干部“学一技、联一户、帮一批、带一片、富一方”的生动局面。

转自湖南民生网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40年|为国选才 为民服务 怀化市公务员队伍建设那些事

9518394